乡音的温度

最近人品爆表。

先是联系上了漂泊在同一个城市却杳无音信二十几年的中学两姐妹同学,迅速拉了个微信群,回忆那些年,我们一起上学的那条路,有艰苦有困惑,更多的是开心与美好。

然后是数十年未曾谋面的邻居打来电话,虽仍未谋面,但是可闻其声,尤其对方居然说我声音没变,如此简单一句话的杀伤力直接导致我嘴角上扬了一上午:这是夸我还年轻的节奏吧!

而他若是没做自我介绍,单凭声音,我是万万猜不出是何方神圣的。

放下电话突然意识到,我跟邻居一开口就是说的家乡话。

原本这一点也不奇怪。

奇怪的是,有个中学同学,好多年前就开始联系,偶尔聊几句,问问其他同学的情况,只是,每次我跟他都是用普通话交流。


摄影:橙子Lucky

还曾经有个老乡同事,几乎每天上班都要打照面,然而,也是说普通话,哪怕聊起老家的时候。我有几次想试着转为家乡话,但是总感觉词不达意。

自认为向来是不屑以身份地位等来分亲疏远近的,但不曾想,却在乡音上有了区别。

预测见到两姐妹同学时,俺脱口而出的一定是土碴碴的家乡方言。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