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之以逸待劳

“以逸待劳”是《三十六计》中第一套胜战计的第四计。

原文: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一柔。

大概意思是:迫使敌人处于困难的境地,不一定非得采取直接进攻的手段,可以根据刚柔互相转化的原理,实行积极防御,逐渐消耗、疲惫敌人,使之由强变弱,我方则由被动变主动。

非常著名的案例是“陆逊胜蜀”。三国时期,刘备不顾诸葛亮的反对,带领蜀汉的千军万马长驱直入东吴境内,发誓要灭掉东吴,为关羽报仇。

孙权得知消息后,几次求和不得,便派陆逊带兵前往迎战。那时东吴的大将周瑜、鲁肃等都已去世。陆逊看到蜀军沿路扎营,绵延几百里,因此他对蜀军的多次挑衅都置之不理,尽管部将都很气愤蜀军的挑衅。

结果刘备的军队不耐酷暑,士兵们对这样的持久战叫苦连天。陆逊看到时机成熟时,利用火攻,一举打败刘备的部队。

刘备长途跋涉进入东吴之地,不管是粮食供给,还是环境的适应性,对刘备的部队来说都不占优势。因此陆逊就用以逸待劳的方式,拖垮了蜀军,而获胜。

“以逸待劳”浅层的目的是为了积聚力量,以达到一定的强势去打击敌人的弱势;深层的目的是即使是在兵力上处于劣势,但心智和气势上还占据上风,纵使敌人兵力虽强却仍然望而生畏,以致无心恋战,最终不战而败。

孙子曰:“藏于九天之上,动于九天之下。”这与“以逸待劳”有异曲同工之妙。意指,未行动之前,深藏不露;采取行动时,雷霆万钧。正像“以逸待劳”一样,深藏不露,蓄势待机,以便给敌人出其不意的一击。

动物猎捕食物时,经常采用的伏击,也是这个道理。他们积极地等待时机,然后表现出“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的特性。据说狼是最有耐性等待时机的。

如今还非常讽刺地用在仿冒抄袭,坐享其成上。俗话说,“有真的就有假的。”各个领域都有仿冒抄袭的现象,他们“复制成功模式”或者“跟风”,不需要动脑筋而跟着赚钱或名声,这也是以逸待劳、好逸恶劳的表现。

“加盟”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只要付一笔加盟费,就可以开一模一样的店,从店面形象到产品供应,操作规范都现成的,不必费脑筋开发,而坐享其成。

“坐享其成”最简单的例子就是课本里的寓言故事“守株待兔”。好逸恶劳的讽刺意味浓厚。

凡事都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站在己方立场,合理利用,才是可取的做法。

腊月的标签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