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说欲望是痛苦的来源,但是现在无欲无求的态度如何在社会上生存呢?

欲望分为两种,贪欲和善法欲。

贪欲是指对世间色、声、香、味、触、食、睡、钱财、名利等【过分】的执著、贪恋和追求。衣着整洁,睡眠充足,钱财适量,吃饱穿暖,这方面适当的追求是生存所必须。但是人往往不知足,得陇望蜀,贪得无厌。

当贪欲生起时,心中烦恼焦躁,难以安宁,甚至会作出侵害他人的行为,自害害他。虽然在追求贪欲的过程中,可能会短暂地获得满足而快乐,但是想维持现状以延长这种快乐时,苦又产生了;得而复失,苦受更加深刻。

善法欲是指对弃恶向善、修己利人、解脱成道等高尚理想的追求,这种欲望使人精进修行,是成就佛法的根本,不应断除。

俱舍论卷十九(大二九·一二中):若缘无漏,便非过失,如善法欲,不应舍离。

佛教并非主张无欲无求,而是教人以善法欲抑制和转化贪欲。比如身上钱包丢了、情人和自己分手了、有人在辱骂自己、身体生了病……这种情况下人往往因失去而生起苦受,若能了知缘起与无常,得而不喜,失而不忧,就不会再因此感到烦恼,在社会上生存也会更加快乐。

对乐的追求,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可以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痛苦,招来生死轮回的业报,也可以成为精进修行的动力,三业清净,远离苦海。是追求世间短暂的快乐,还是追求出世间永恒的寂灭为乐,都在人一念之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曼哈顿距离 欧几里德距离 闵可夫斯基距离 皮尔森相关系数 余弦距离 分子x,y为向量的数量积
    白色布丁阅读 1,089评论 0 0
  • 一个人笑,一个人哭 没有幸福跟别人分享 也没有痛苦跟别人分担 一切都很淡然 每天都重复着同样的生活节奏 吃饭,上班...
    穿着超人内内的兔子阅读 246评论 0 0
  • w和z是高考之后在一起的,准确的说,是六月八号晚上十一点在一起的,考完那天,z和w骑着单车,原本可以一起说说笑笑...
    雪迪呀呀阅读 506评论 4 2
  • 刚刚看了一档节目——《中国式相亲》,金星主持的。由男嘉宾的父母先考察女嘉宾,为儿子挑选老婆。 可以看到作为男方家长...
    dsz4320阅读 37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