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忠,本名钊, 山西省永济人。唐朝时期外戚、权臣。张易之的外甥,杨贵妃的堂兄。
杨国忠年轻时就放荡无行,嗜酒好赌,不学无术,受到亲族的鄙视。三十岁时前往四川从军,做屯田工作,因为工作突出,被授为新都县尉。任期满后,杨国忠更加贫困,只得依附蜀地大豪鲜于仲通,后又担任扶风县尉。

天宝四载,杨国忠的族妹杨玉环被册为贵妃,她与三位姐姐日益受宠。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与宰相李林甫不睦,便让鲜于仲通前往长安,欲结交杨家,寻求援助。鲜于仲通却向章仇兼琼推荐杨国忠。章仇兼琼见杨国忠身材高大,便征辟其为推官,让他到长安进贡,并馈赠价值百万的蜀地财货。
到长安后,杨国忠把财物一一分给杨氏诸姐妹并说这是章仇兼琼所赠。于是,杨氏姐妹就在玄宗面前替杨国忠和章仇兼琼美言,并将杨国忠引见给玄宗,出任右金吾卫兵曹参军。从此,杨国忠便可以随供奉官随便出入禁中。
杨国忠在长安立脚之后,便凭借杨贵妃和杨氏诸姐妹得宠的条件,小心翼翼地侍奉玄宗,投其所好;在朝廷,则千方百计巴结权臣李林甫。

天宝七载六月,杨国忠迁升为度支员外郎,兼侍御史。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便身兼十五个使官,权倾内外。
天宝八载二月,杨国忠请各地将积存的粮食变成轻货送到京师充实府库,又将天下义仓及丁租、地税全部换成布帛,用来充实天子的库藏。第二年,玄宗召公卿百官观看左藏库,看到货物钱币堆积如山,当面赐掌管财政的杨国忠紫衣、金鱼,兼代太府卿事。此后,他越来越受到唐玄宗的宠幸。
天宝九载十月,杨国忠因为自己本名为钊,而图谶上有“卯金刀”三字,请求改名,以示忠诚,玄宗赐其名“国忠”。随着地位的升迁,杨国忠在生活上也变得奢侈腐化。每逢陪玄宗、杨贵妃游幸华清宫,杨氏诸姐妹总是先在杨国忠家汇集,竞相比赛装饰车马。他们用黄金、翡翠做装饰,用珍珠、美玉做点缀。出行时,杨国忠还持剑南节度使的旌节(皇帝授予特使的权力象征)在前面耀武扬威。
为了笼络人心,发展自己的势力,杨国忠开创押例,不管贤良或不肖,用考选年深的先补官,牒文有错误的可再通。选官大权由杨国忠一人垄断。从此门下省不再复查选官,侍郎仅仅负责试判,致使唐朝官员选拔制度被严重破坏,选官质量下降。

杨国忠利用杨贵妃的裙带关系,得以平步青云,执掌朝政,蠹政害民,他不仅在政治上专横跋扈,而且还利用权势大肆贪污,朝廷内外馈赠的礼物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杨国忠家里所积存的缣多达三千万匹。之后他更加骄奢淫逸,擅权弄法。
天宝十一载十一月, 杨国忠以待御史升到正宰相,身兼四十多个使官。
杨国忠专权误国,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动辄对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用兵,不仅使成千上万的无辜士卒暴尸边境,而且给少数民族地区造成了灾难。发动的两次天宝战争皆以失败结束,唐朝丧师二十余万。南诏不仅背叛唐朝,投靠吐蕃,还降服了周边的寻传蛮和骠国,并趁机北进,占据剑南道的嶲州和黎州。
杨国忠还与另一宠臣安禄山在玄宗面前争宠,互相倾轧,屡次向唐玄宗进言安禄山有谋反之心。安禄山也针锋相对,矛盾愈演愈烈。杨国忠任宰相后,官吏贪渎,政治腐败,民怨沸腾。终于在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安禄山发动了以讨伐杨国忠为名,行夺取天下之实的“安史之乱”。
天宝十五载,杨国忠力劝唐玄宗令哥舒翰出关与叛军作战,结果招致大败,潼关失守,后又劝唐玄宗入蜀,行至马嵬驿,兵士哗变,杨国忠父子被乱兵杀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