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了解到,建立共同体感觉的三种方法:自我接纳、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这三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但是,当我们在共同体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就可以实现人生价值吗?怎样的人生对于我们来说才是有意义的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讨论下,有关人生意义的话题。
1.甘于平凡的勇气
台湾作家刘继荣曾写过一篇文章——《坐在路边鼓掌的人》。文章里说,女儿的班里一共50个人,每次考试,女儿的排名都是23。久而久之,同学们都叫女儿23号,她也成了名副其实的中等生。
有一次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上的附加题是:你最欣赏班里的哪位同学,请说出理由。除女儿之外,全班同学竟然都写上了女儿的名字。理由是乐观幽默,热心助人,守信用,好相处等。连班主任都感叹说,女儿虽然成绩一般,但是为人很优秀。
她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
女儿却认真地说:“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世界上不可能每个人都特别优秀,也不可能谁都可以成为优等生。所以阿德勒提倡,我们要有“甘于平凡的勇气”。如果我们能够拥有这种勇气,那么对世界的看法也会变得截然不同。
正如刘继荣作家的女儿,她曾经觉得女儿的外号很刺耳,女儿却欣然接受。女儿之所以心甘情愿的做路边鼓掌的人,就是因为做到了自我接纳,有勇气接受普通的自己,也因此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认可。
可是,如果大家都做路边鼓掌的人,谁去充当英雄呢?难道要庸庸碌碌地度过一生吗
但是阿德勒认为,我们可以不当英雄。因为人之所以追求“特别”,是因为无法接受“平凡的自己”。这一点在那些问题孩子身上可以得到印证。
大多数孩子在最初的阶段,都希望自己“特别优秀”。具体来说,就是听从父母的教导,并努力学习和掌握各项技能,以此来得到父母的认可。
但是当这个愿望受挫或者无法实现时,就很容易极端地转为“特别差劲”。其目的就是为了引起他人的关注,脱离“普通状态”,成为“特别的存在”。
我的一位学生,在期末试卷上写了一句话——“如果我写对一道题就算输”。其行为果然引起了老师们的注意,在整个年级中也造成了恶劣的影响,班主任最后对他做了停课处理。
还有中学生在学校抽烟、喝酒或者逃课,也是因为无法通过学习来获得认可,于是通过这些出格的行为来引起同学、老师和家长的注意。
学生作出不良行为的时候,明明知道家长或老师会加以训斥。但即使是顶着被训斥的压力,他们也还是希望通过这种形式来得到更多的关注。
实际上,每个人都是普通人。普通不是无能,平凡也并不意味着失败。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可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优势,赢得属于自己的人生。
2.不要计划式的人生
有些人认为,阿德勒甘于平凡的理论是在扼杀天才。古往今来,像爱因斯坦,霍金,屠呦呦等很多优秀的人物,他们都怀揣着远大的理想和人生目标,为社会和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如果他们不奋斗,甘于普通,平平凡凡地度过一生,还会有这么大的成就吗?
阿德勒并不否认努力的作用。他只是强调,在我们奋斗的过程中,应该认真地做好眼前的事情,活在当下。
很多父母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就开始给孩子规划人生。买学区房,上重点学校,考名牌大学,找好的工作,拥有稳定的家庭,他们认为这样的人生轨迹才是幸福的人生。
但是计划式的人生不仅没有必要,更不可能实现。
正如89岁的屠呦呦,她用青蒿素拯救了数以百万计的疟疾患者,最终成为了中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得主。
屠呦呦失败无数次,甚至不惜以身试药。如果她把获奖作为人生规划,或许就不能够专注于青蒿素的提取和研究,更不会得到全世界的认可和尊重。
所以阿德勒说,人生不是一条线,而是点的连续,就像在每一个瞬间不停旋转起舞的连续的刹那。我们要活在“此时此刻”,珍惜现在。
沈从文当年蒙受不白之冤,被分配到故宫博物馆工作。他既没有一味沉浸在过去的辉煌之中,也没有戚戚于未来的坎坷艰辛,而是立马开始动手整理资料,研究古代服饰文化。
在那些不为人知的岁月里,沈从文每天都抱着一堆书籍,走遍故宫的每一个角落,潜心研究。这种孤独的背后,是一份立足于当下的坚定。
既然过去发生的事情无法改变,未来会如何也不得而知。我们不妨停下来,看看沿途的风景,这未尝不是一种人生修行。
3.人生的意义
有人或许会提出疑问:如果我们只考虑眼前的事情,人生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阿德勒的回答是:“并不存在普遍性的人生意义”。
比如,当人们面对突如其来的天灾人祸时,我们不可能在他们面前谈人生意义。如果去追问“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也没有任何意义。
正因为如此,我们在遭遇困难的时候,才需要向前看,积极思考今后可以做些什么。阿德勒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一个观点:人生的意义是自己赋予自己的。
2006年,当时只有24岁的胡歌不幸发生严重车祸,他的右眼留下了永远的疤痕。
胡歌回忆说,他曾经没有勇气面对这一切,特别是因为自己右眼受伤的关系,一度觉得无奈、委屈、自卑。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才逐渐从伤痛中走出来。从当年的翩翩少年,到如今成熟、有魅力的男人,胡歌用十几年的时间完成了蜕变和转型,成为了真正的实力派演员。
面对灾难,我们是选择逃避还是积极面对,这是由自己决定的,人生的意义也会因我们的选择而变得不同。胡歌改变了生活态度,最终活出了生命的精彩。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给自己的人生赋予应有的意义呢?
阿德勒说,就像我们旅行需要指南针一样,我们的人生也需要“引导之星”。而这颗星就是他者贡献。
胡歌在《朗读者》节目中提到,虽然这十几年来,他人气再次上升,但那不是他活下来的意义。胡歌觉得他能够留下来,应该是有一些事情要去做,或者有一些特殊的使命要去完成。既然活下来了,就不能白白活着。
所以,这些年来,胡歌一直热心公益,参加了很多公益活动。他用自己的身体力行,把爱和正能量传递给社会,影响了很多人。
怎样的一生才是值得的?
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实现自我价值,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当别人需要帮助时,无论事情大小,能够付出自己的爱心,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样的一生也是值得的!
我们要努力绽放生命之花,让世界因我们的改变而更加美好。
-【结语】-
好了,亲爱的小伙伴们,《被讨厌的勇气》到这里就结束了。
今天我们了解到,人生是一场修行,我们要拥有甘于平凡的勇气,认真地活在当下。只有积极面对人生路上的各种困难,才能赋予人生新的意义,才可以更好地活出生命的精彩。
-【今日话题】-
阿德勒说,人生的意义是自己赋予自己的,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你有想过要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吗?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故事。
如果你喜欢今天的内容,欢迎转发给你的好友或分享到朋友圈。阅读好书,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