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提到九华是著重自学精神,校内充满自由学习气氛的。
这要从九华的教学宗旨说起。
九华的宗旨是有教无类,著重学生人格的培育和发展。在学术(嚴格来说是考试成绩)方面不太计较。这不代表不重视,但出发点是基于学生自由,自发的学习动力,学校不強求也不对学生施于过份的考试压力。
或许从下面几个例子可以说明:
九华一直堅持為政府補助学校,没有轉為直资私型中学,正是因为要將机会留给基層的学生,不想成為“贵族学校”。在九华,只要你肯努力学習,有上进心,家境和出身是完全不重要的。
九华校内考试的合格分是40分。这在当时来说是非常特别的,我们那时候也想不通为什么定得这么低。直到多年以后当时的校长在一次舊生聚会解释给我们说:
“其实40,50 或什么分数合格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们用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考试,分数只是一个数字而已!当时合格不合格又怎样,几十年后你们觉得重要吗?”
記忆中学校是沒有“鳮精班”或“補習班”的。学校不会强迫同学用课余时间来操练考试。还記得那时上课喜欢睡觉,班主任看在眼里。到家長日満以为是“劫数难逃”,但他竟然告诉我妈妈勸我晩上不要温習得太晚,要小心身体!
学校对高年级预科生上课的出席率也常常“隻眼开,隻眼閉”的。那时我们“较脚”“走堂”很平常,但不在课室上课的时候我们都是躲在图书馆或同学家里自修,根据自己的步伐来温習。那时有几个高年级的课室是24小时对学生开放的,几乎每个假期或平日晚上都有同学“留守”。原因是那时家里学习環境不好,所以早上去图书馆,晚上或假期回学校温習的同学比比皆是。记得还有几个同学曾经带著睡袋在课室里过夜的!当时有个奇怪的现象是有些同学上课时不见人,下课了反而回学校!这些事那时老师神父们是知道的,但他们的想法是“你们已经是高年班学生了,应该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
看见以上例子,我想大家都相信九华是充满自由学習气氛吧!接下来应该谈一下我在九华的学习过程。
那时学校每级有4班(A,B,C,D), 每班四十多人。中一是隨机分配的,跟成绩没有关糸。以后中一到中三也会在同一班,直至中四才根据成绩从高到低分配到 4A, 4B, 4C ,4D。
中一我被编排到了1C。班主任是个修士。大部分科目(除了中文,中国歷史)是用英语教学,所以一时之间不容易適应。英语教師是个外籍神父,第一件事是要每个同学改个英文名,Anthony 便在那时应运而生了!
中一还是適应期,到中二便开始渐露头角了,成绩是班内第二名,也开始参加了不少兴趣班和学会。数学还是我的強项,文科水凖普通,美术,音乐等都是我的“死穴”,不提也罢!
中三升中四因为是按成绩分班的,所以中三那年競爭一下子熾熱起来。最后我僥幸地拿下了全班第一(据说头几名分数是十分接近的),昂然进入了4A班!
中四开始便完全不是同一回事了!首先“高手”比比皆是,我这个全班第一原来在4A班内只排第八,勉强进入十大。排榜首的高手据了解是提早做好了以后一年的筆記的 (后来这位高手也顺理成章成为我study group 的亲密战友之一)!
其次便是選科。那时中学是五年制的,中五以后便要考O level,再进入两年预科,然后考A level 进大学。O level 一般是考九科的(好像最少七科,最多十科)。我那时選的九科是中,英,数,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中国歷史和聖經。
一下子多了这么多科目真有点手足无措。英,数,物理都是我的強项,中文,化学有点吃力,生物,地理是无奈的选择,中史和聖經我当成小说来看得滚瓜烂熟反而满懐信心的。
中四中五重点放在强项,其余的只求过得去的成绩,在这策略下在全班保持着十名以内。考 O level 时因为準備充足,而且在重点目标明確下,考得蛮輕鬆的。结果出来除了英文科拿了B 有点失望,其余都跟目标差不多。強项如数学,物理,中史,聖經都拿了A, 其余都是C。就这样顺利进入中六 !
那时九华中六只有三班 ,6A Arts,6B Biology和 6S Science. 就我的成绩和強弱项而言,进入6S是毫无悬念的。雖然A level 考的科目是少了(只考英文,数学,应用数学,物理和化学),但难度也大大提高。 中六之后学習方式也明显不同,开始走堂去图书馆自修,在假日也常回校跟“留守”的同学并肩作战。还有组织了study group。当时我们的study group 的名字是4A 党,意思是Association for A-level As and Awards ! 多么遠大崇高的目标! 另外因為联校活动認识了其他校友,也常常跟他们切磋一下,互相交换学校的试卷参考,希望可以取长補短。记得那时高峰期有十几份其他学校的mock exam paper 影印本在同学间傳阅,單是用在影印方面已经花费不菲呢!
A level 那两年明显压力大了,但都是自己鞭策的,毕竟当时香港只有两所大学,競爭自然非常激烈。不像现在的学生有那么多選擇,我们这些窮書生在当时都视进入大学为出人头地的理想途徑。尽管如此,考试前夕也没有特别衝刺,毕竟心𥚃有数,便用平常心应战。
最后结果出来了!強项物理果然拿了个A,但数学拿了B便有点失望,最大的惊喜是英文拿了A, 算是圆了两年前O level 的遗憾!
接下来便是報大学了,第一選擇香港大学理学院。雖然成绩应该绰绰有余,但也真的緊张了好一会,每天在家等著郵差叔叔派信。
终于在一个炎热的下午,迎来了郵差送来的大信封,从此告别九华年代,开始我的港大生活!
緊接下来的学霸之路-港大篇再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