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李笑来的直播有感

一、缘由

得到上的订阅专栏的直播开了很久,一直群友在推荐,但是总是因为这个或者那个原因没有去听。今天结束工作,已经9点了,看到共学共好群里钻石在说,于是打开听了听,真的很好。


二、我听到了什么?

1、关于价值观

价值观大家都会说,但是并不清楚如何去发现。

笑来老师给出了一点可执行的方法:不断问自己什么最重要?就不会有选择的纠结了。

从一开始的稳定收入重要,到自己的成长重要,到合适的,同频的朋友(正能量)重要。在一个一个的重要选择中,不断地向自己发问的过程中,慢慢地自己的方向清晰了。而且一切都是在积累的,而一切的纠结就仿佛没有了。

2、关于工资薪水和个人成长

不知道在哪里听到,成长就是思维视角的转变。对于工资薪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如果是一心只看钱的人,会拼命的和老板讨价还价,只干薪水以内的事情。但是另外一些人,在挣得薪水的同时,也在为自己打工,他们干活也要对得起自己。这些人把自己的同一段时间,卖了两次,一次卖给老板,获得薪水。另一次卖给自己,获得了成长

如果把工作做到第一,无法用能力给我合理的薪水。做不到合适的薪水,这是多出来的一部分,也是对得起自己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吸引这样的人,并影响身边的人成为这样的人。

3、如何向他人学习,提高自己的执行力

想尽一切方法,靠近执行力强的人

观察这些人,你关注的焦点会发生变化,这会让你进步。但是需要防止西施效颦,发生不了了之的事情。

正确的方式是关注牛人的缺点。不是对他进行批评,而把那个当做自己的动力。自己会鸡血满满,他有缺点都行,我的缺点不会耽误我太多事情。这个世界过得好,不需要完美。正常人也可以活得很好

很多人不敢做不完美的人,老是想以完美交付,而迟迟不开始。其实不完美是常态。大量的事情不是一次性交付的作品,而是可以改进,反复做的。

我知道,我敢去做,我会越来越好,已经足够了。虽然依然不完美,但是做到了。

三、学习体会是什么?

1、最近有选择的纠结

工作在外地,自己怎么办?选家庭还是工作?自己该怎么办?

最近一直在想这些,结果是精神很差,因为我不敢面对这些,我害怕选择。放弃工作,与我想自力更生的想法不一致。选择家庭,我怎么换工作养活自己?选择工作,我该如何面对孩子?妈妈的陪伴很重要,该如何教育孩子呢?

目前孩子是有进步的,老公带后,他的效率有明显的提高。父子之间多沟通交流后,感觉两人的关系更好了一些。其实很感恩老公的付出。

李笑来让我来选,其实我很想选家庭,因为我觉得家庭更重要。但是我想找一份可以安身立命的工作,对于我,好像不是那么容易,让我离开这个工作,我也会觉得难受。我很想做到平衡。

2、如何向牛人学习?

我身边有很多执行力强的人,发现每次我去模仿时,心里都不痛快,或者并不适合我。在模仿的过程中,我会有一种窃取了对方东西的感觉,这让我不舒服

李笑来的方法很好,他关注了执行。并告诉我一点,其实牛人也不完美,不存在完美的人。只需要自己不断做,践行就好了,因为这个可以让我们进步。从不完美走向更好的方向。

3、关于工作,薪水

为自己的成长而付出努力,这也是一份薪水。这个思维角度的改变挺重要的。我们有时都会想领导是否可以多给我一些工资呢?其实工资背后的关键是自己的能力是否够?

最近在工作中遇到很多困难,很多自己不熟悉的内容。但是让我发现了一些刚需,例如英语,开车,如何好好说话?

遇到事情,不需要害怕,自己多问,多了解情况就好了,学会用当下的力量就好了。今天解决的事情就很好,从不清楚到积极解决,有进步就好。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得到读书周: 1.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 去年的这一天我们邀请了10位大咖,做了一场5个小时的“读书会直...
    happ_iness阅读 4,398评论 0 51
  • 这一场遇见,治愈了心中的疮口,这一场遇见,留下了美好的希冀,也同样明白了这世界真有这样的人,她的美好抵的住这世界所...
    羽小月阅读 1,742评论 0 0
  • 接到肖艺的电话是在凌晨三点。外面下着零散的小雨,窗外的风声卷浮起的砂粒,直拍地打在窗纸上,发出沙啦沙啦的声响。我从...
    沙漠彩虹阅读 3,555评论 0 2
  • 晨曦穿透清晨的纱帘 照射在 被纯白色被单包裹的严严实实 幽居在胸口的 梦 窗外的鸟儿呱噪的重复一句 我听懂了 ...
    陌上木木阅读 2,910评论 1 7
  • 事情是这样的,女士停车时,坐在副驾驶的老公一直在喊‘千万不要碰到旁边的车,惹不起的。’于是,女士的车就不小心碰到路...
    玉米婶阅读 7,083评论 12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