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需求/创意

    什么叫创意?创意可以是以日常的观察分析结果为基础,由某个点激发,通过联想与分析,得到与众不同的新方案的过程。要得到创意,需要经过仔细的观察生活、结构观察的对象、联想事物,得到与众不同的新方案的过程。

    创意工作有不同的目的,不同的创意方式也有很大差别。创意大师里奇·戈尔德概括了四种创意思路:设计创意,艺术创意,程序创意和科学创意。艺术创意和设计创意还不一样。设计者是为使用者服务,艺术家追求能够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内心。

    我们做产品的创意就是设计创意,即为人的设计。因此设计师需要不断地与用户进行沟通,来理解用户的需求和理解,从而达成作品设计的目的。

一. 需求创意的起点

    每个产品总有一个起点,或者是一个创意亦或是一个想法。我们有很多优秀的作品,但是大大的缺少了“产品起点”的创意人才或者想法。

    我们要拥有一个充满创意的起源,才有机会去做一件充满乐趣的事情。

    需求创意的起点有以下几种思考模式:需求分析,方案再生,颠覆性思维,人性化和科学推论。  

    我们通常会遇到非常多的需求,非常多的问题,源源不断。不管别人提到缠绵悱恻的用户需求还是越挠越痒的用户痛点,我们只需要问一句:请问你打算解决什么问题?然后冷静的评估一下他的方案就可以了。

    再生就是把原有的事物用各种形式包装一下再隆重登场。如果我们设计的是互联网产品,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把线下的解决方案带到线上,也可以把另外一个领域的事物改头换面,变成我们的商品,或者把还没被别人发现的免费产品卖出去。每一个产品都是基于线下的。使用再生术,需要多找些爱好,多看些闲书。

    颠覆性思维就是不按照常规做事。经常想如果不这样做,会怎么样,如果那样做,会怎么样。

    和人性有关的一切都会对人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注意到和我们接近的事物并且代入自己。不管正反面,与人有关的事物总会带给我们最大的共鸣,所以让人性参与到创意中。

    虽然我们主打创意的设计,但是还是要注重科学的方法。即:观察现在与过去,得到一个公式,用这个公式套用未来,推测未来可能会发生什么。这种思维基于我们现在对事物的理解,理解越本质,可参考的价值就越大。在不确定性越大,或者事关未来(如中长期战略规划)的方案探讨中,它是不可或缺的思考方式。

二. 制造创意的过程

    在我们确定了一个起点或者说是想法之后,就需要为这个想法制作一套方案。我们希望设计方案一样充满创意。

1. 观察

    强大的观察和图形记忆能力是创意的基础。而不管从何种角度来说,只有先输入,才有输出。小孩子会不由自主的进行输入,而随着年龄越大,这种能力就会退化。所以,成年人应该有意识的输入。观察的对象积累来自于日常生活。如果你没用在平时有意识、有目的的观察或者记住什么东西,在你需要想法的时候,就少了很多可选择的道路。

2.解构对象

    结构对象是消化吸收的过程。把一个完整的物体分开来,才知道每一个部位承担了什么责任,其优点和缺点是什么。只有知道怎么分开,以后才知道怎么组合,剥离是再创造的前提。

3.联想

设计师需要培养自己的联想能力。那怎么去联想呢?

(1).事物关键词与关键词的继续联想。

(2).随机两个事物有条件的联系在一起。

(3)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来联想。

4.再创造

    我们通过观察与解构,在脑中储存了元素,在开始创意的过程中运用这些元素,然后把这些元素重组起来,就是再创造。

    再创造有三种方式:打乱重组  、替换  、增删。

    重组的目标是达到一体化,一体化是对于整体的把握、点线面构成的组织能力、所有部件的共同特质等。当重组之后的作品有了自己的灵魂,有了设计师自己的个人风格和特性的表达,这才是完成了再创造的过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