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4

清代郑板桥给自己写的一幅百字寿联,生动揭示人生真谛

文\常清君

 

郑重申明:常清君在自媒体平台发布的每一篇作品,都是以本人的专业知识、自身经验以及人生阅历等,经过独立思考后,认真撰写并反复修改的原创作品。

 

常清君导读:对联,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独有的一种文学体裁,又称门对、春联、对子、楹联等,讲究字数相等、词性相同、意思相关、平仄相对。历史上流传下来不少有关对联的故事、典故,即“联话”


郑板桥(1693年—1766年),即郑燮(xiè),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世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他于康熙年间中秀才,雍正年间中举人,乾隆年间中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县令,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是“扬州八怪”之一。(“扬州八怪”是指清代康熙中期至乾隆末期,活跃于扬州地区的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的总称,美术史上也常称其为“扬州画派”。因其书画风格异于常人,不落俗套,故称“八怪”。)

郑板桥在诗书画方面皆有成就,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工书法,用汉八分杂入楷行草,自称六分半书;诗文真挚风趣,为民众所喜诵。


话说在郑板桥六十寿辰的时候,他给自己撰写了如下一副对联:

上联: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页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下联: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枚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整副对联长达104字(上下联各52字),以常清君个人的理解参悟,其中上联的大致意思是说:人生如旅途,处于不停的行路之中,就像到不同的地方做客,其实用不着处处都要求得安稳如意。在物质上能有基本的温饱就够了,更重要的是要有吟诗作画之类的兴趣爱好,事业追求,获得精神上的愉悦舒心,同时又要把握分寸,动静有度,这样就可以保持耳聪目明,口齿清晰,即使到了60岁,也拥有青少年一般的状态。

下联的大致意思是说:如果非要给自己确立诸如一定要做神仙之类的不切实际的目标,要就等于是自寻烦恼。其实只要做到能够适时筛选过滤掉生活中那些庸俗无意义的事情,把握生活中的那些闪光亮点,珍惜光阴,那么一天就可以当做两天来过,活了60岁,也等同于活了超过100岁了。


这里特别说明一下,常清君觉得下联中的“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其内涵并非不听俗声、不见俗物、不遇俗事,因为生活中的俗声、俗物、俗事,可以说是无时无处不在,想要避免几乎不可能,除非到人烟罕至的深山老林中去隐居,所以作者的真实含义是指即使听见了俗声、看见了俗物、遇到了俗事,也能够做到像荷花出污泥而不染(或者尽量少染)那样,将其筛选掉、过滤掉,不受其负面影响。


不知大家从中是否受到了启迪,反正常清君又领悟了不少人生真谛。



常清君云:六十自寿联,道尽人生之真谛。


常清君用心用情写好每一篇原创文章,期待着您的关注、点赞和评论


原创作品,如若转载等,请标明文章作者、出处等信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唐代一诗人传世仅存一诗一句,其经典诗句,被著名诗人词人引用 文\常清君 郑重申明:常清君在自媒体平台发布的每一篇文...
    此生读写伴阅读 2,312评论 0 0
  • 战国时期东周这位大臣的辩才确实高明,但有些不太光彩 文\常清君 郑重申明:常清君在自媒体平台发布的每一篇文章,都是...
    此生读写伴阅读 1,417评论 0 0
  • 古人如何给家人写信、寄信,这首唐诗刻画得生动又到位 文\常清君 郑重申明:常清君在自媒体平台发布的每一篇文章,都是...
    此生读写伴阅读 1,313评论 0 0
  • 古代对联越短就越容易对吗?其实,未必如此 文\常清君 郑重申明:常清君在自媒体平台发布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以本人的专...
    此生读写伴阅读 1,124评论 0 0
  • 人们常在电视中看到”株连九族“这个惨绝人寰的刑罚,那“九族”究竟是指哪些人呢? 三字经中,对九族的说法是“高曾祖,...
    罗卜luobo阅读 2,812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