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圈子文化.下(《论语》八佾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论语》八佾篇的10、11两节,放在一起感觉就应该是同一节的内容。前面已经讲过,孔老夫子以禘祭之礼,奠定了中国圈子文化的根基,以祖宗定圈子。

在中国,两兄弟间有可能矛盾争执不断,但如果与邻居起了摩擦,两兄弟铁定团结起来一致对外的。因为再怎么不和,相对于邻居,两兄弟是同一祖先的一家人,是同一个圈子的。

再向外拓展,两兄弟转身又可以与邻居等同姓族人一起,与外族人争水争田争长短。因为相比于另外的家族,他们又有相同的祖宗,是同一族的人。

再往外拓,到了县上,同一个乡出来的都是自己人;出了省,同省的人都成了老乡;出了国门,我们又都是华人,炎黄子孙。一圈一圈,关系门清。

再后来,知识分子也开始组圈子了,同一老师的学生,同一届的秀才,同一主考官的举人,各自组成了圈子。最大圈子的祖宗自然是皇帝了,不是有天子门生一说么。尊师重道,师已与道等同起来;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师与祖宗也等同起来了。

再后来,行业间也形成了圈子。三百六十行,各行有各行的规矩,有各自的圈子。同一行业的不同地域、师承、门派又形成大大小小不同的圈子。

发展到当今,各种各样大小不等的圈子已经无处不在。大多数的国人也在各种圈子间,不断转换角色左右逢源玩得游刃有余。

孔老夫子提倡的是仁义礼智信,人的自私的本能向何处安放?圈子文化,极其合理地让仁义与自私这两种对立的品性,无缝地对接在了一起。

对于圈外极端的自私,就是对圈内最大的仁义。在与外村、外族争水争田时大打出手的狠人,在村里族内人看来他就是无私的英雄。上升到国家层面,为国争光,为国争利的都是民族英雄。

圈里圈外,大圈套着小圈,左圈连着右圈。在中国,玩转了朋友圈,就能玩转人生;玩不转圈子的人将会是寸步难行。这就是圈子文化。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