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原来是我离不开你

为人父母的你,是否也在亲历孩子成长的欣喜时,感受到了与孩子分离的惆怅?

(一)

为了给宝宝更好的哺乳和喂养,我选择了辞职在家,当三年的全职妈妈。

最近,我的前同事为我推荐了一个各方面都很好的职位,希望我重返职场。

几经权衡,我决定接受这个职位。

如千千万万中国的父母,我把三岁的孩子送到了幼儿园。

这是我从孕期到现在第一次要把孩子给别人照顾。入园前一天,我躺在床上,反反复复不能入睡。怕他害怕陌生的环境,怕他与老师伙伴相处不来,怕他感到孤独与无助。

然而,第二天早上,宝宝却丝毫没有恐惧的神情,反而异常兴奋。打开家门,他就飞一般地下了楼,等我想捕捉一张走到路上的背影照时,他却已跑开很远。

而那一刻,我的感觉却是格外“空虚寂寞冷”。

我在孩子入园第一天胆战心惊如坐针毡,他却在幼儿园交朋结友嚷着明天还来。

一方面,我为宝宝的独立感到欣喜,孩子培养得还算成功,能够适应新环境;另一方面,我突然发现,以前那个有我在,谁抱都不行的大宝贝,如今已经不再非我不可了。

原来不是孩子离不开我们,是我们离不开孩子。

(二)

我们拥有孩子的哪些岁月?

其实屈指可数。

1-2岁,宝宝在襁褓中度过,父母与孩子有着最充足的时间注视彼此,把彼此的眼眸装进心里。

3-6岁,孩子去了幼儿园,第一次跟父母分离,拥有自己的伙伴。有时候他们竟能用稚嫩的声音,说出世间最真诚的道理。

7-12岁,孩子进入小学。他们会开始习惯分离,会说着父母听不懂的话,心里藏着自己的小秘密。

13岁了,孩子进入中学。一个月回一次家,见一次面。这时的孩子充满了青春期的朝气,但也带着青春的叛逆。你会开始纠结“孩子是不是不需要我了?”“我该怎么跟孩子沟通?”

后来,他们长大成人了,每年回来的日子屈指可数。

在工作结婚的捆绑下,他们也变成了如今我们的模样。

最后,留下我们在耄耋之年,偶尔回味着多年前曾抓住宝宝那小小的手,将他背在背上四处晃荡的场景。

一个真真切切的小人儿,就这样在记忆里化成一抹云。

(三)

尽管亲子之爱终将指向别离,但我还是想在力所能及的时候,让你感受最多的快乐。

因为对5岁前的孩子来说,父母的培育就是一切。

调查显示,孩子的人格形成于5岁的时候,之后基本稳定。也就是说,孩子在上小学前这几年的与父母相处,就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将来的生活、情感、人际状态。

而和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从来不是一蹴而就,而需要每天一点一滴的积累。看似轻松的每天半小时的陪伴,却需要爸爸妈妈心无旁骛、抛开一切烦恼和压力,更要绞尽脑汁、尝试不同的互动方式——可以是一起读书、讲故事、唱歌或打球,可以是用打印机打印出精美的折纸游戏、尽情发挥创造和想象力,可以是坐在沙滩上听海浪的声音、讲解大自然的知识,还可以把这一切欢乐的时光共同用打印机打印出来,汇聚成一片属于自己的照片墙。

为了让爸爸妈妈与宝宝的互动更轻松,在这里,惠普原装墨盒贴心地准备了大礼——惠普打印机。点击阅读原文与我们分享你曾拍下的孩子成长路上某个难忘瞬间的照片,和属于这张照片独一无二的故事,就有惠普打印机等你来拿!(征集的照片仅用于此次活动及其二次传播,未经沟通绝不会用于其他用途。)

示例:

(描述:孩子小时候总希望多些父母的陪伴,所以只要工作不忙,我就会把时间用来陪儿子。这是我记录下的父子嬉闹玩耍的瞬间,是我记忆里最幸福的画面。)

研究表明,惠普原装墨盒平均打印页数是普通灌装墨盒的两倍,并具有出色的打印品质和可靠性。从今日起,不妨将孩子成长期间的点点滴滴随时打印出来,留住这些最珍贵的回忆。

广告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