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19期训练营开营的第四天,从昨天开始有同学来询问我:
为什么其他同学在了解行动力、目标力、驱动力的时候都好有感触,特别是说到驱动力,我还有点稀里糊涂的,好奇怪,难道我理解能力很差?我开始怀疑我自己了。
为什么听完音频课,别人的作业写的那么好,我却一个字都写不出来?我就那么差劲?
我是不是前四优势里没有分析力,所以发挥不好,只能理解到表面意思,看别人点评时觉得点评的很到位,但想着要是自己来点评的话,还是理解很表面,很难挖掘作业的意图。
······
我的回答,请收好:
训练营的同学来自全国各地,大家的年龄、阅历、学历、经历都不同,以及对优势本身的了解都不同。大家来训练营的目标也是根据自身的成长情况而定的。训练营本身也是一个围绕着单一目标形成的实战演练场,类似一个小社会。在这个小社会里,除了吸收知识点,通过作业输出去倒逼学习输入,再到跟同学交流探讨以外,更重要的是摆正自己的心态,调整好自己的节奏。
为什么会有同学在第一天开课时就对三大优势很了解,很有感触了?
因为有的同学是已经把小班课上完以后再来的训练营实操;有的同学是上过年卡课再返回训练营实操;还有的同学是上过体验营进入到训练营的实操。在大家接收的知识量不对等的情况,又怎么会是同样的觉察深度呢?
但是我们把时间拉长来看,21天,3个优势力都会做解读,如果刨去阅历和平时对个人觉察深度这些因素去考虑,我们也就是第四天时比别人晚了那么一点点,但是到达21天时呢?真的还会是现在这样的状态吗?
训练营除了实战,就是心态的修炼。任何人在任何领域都能找到一个可以向上的塔尖。这也是训练营本身的功课,找到自己真正的方向,找到自己的优势,放平心态,把时间拉长。如果训练营的目标是找到自己的真正方向,那么21天毕业时,方向找到了,你就是自己目标里的优秀;如果目标是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优势力去应对工作生活的不确定,那么21天毕业时,你发现曾经处理不了的事件你处理了,你就是自己目标里的优秀。
所以,你的目标是什么?如何评判优秀,是你自己的标准。不是他人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