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里有人

她们坐在车上,师傅开出院子,一辆电瓶车悄无声息地从侧面插进到她们的前面,把师傅急得一脚重刹车,停下后师傅摇下车窗喊了一声:“你眼里有人吗?”

   下车了,走到办公室一进去,听到一个老师的声音在问学生:你不会打招呼吗? 你眼里有人吗?

一个人视而不见称为生理上的盲人,其实眼里有人,应该还有个下文,而这个下文,在不同的场景都差不多有一个相近的内容。那就是心理有责。

比方说,第一个场景,你骑电瓶车的应该看到有部车,车里坐着这么多人,你应该心理有安全意识,这个人指的是他自己与他人的生命意识,没有安全意识的人,在道路上行驶时是对于公共安全最大的危害。这个时候,眼里有人,心理有责是指对于自己或者他人的生命责任意识。

第二个场景,老师在教育孩子,礼貌待人,见到老师需要打招呼,是告诉学生,人与人之间记得问候,相互温暖是大家一起在社会上相处的责任。

她走进班级,教室里一片静寂,都不抬头,抬头的没有丰富的表情,这是什么样的一种生命状态,一个第一次走进这些生命的老师,这么不受待见?

要想改变孩子的行为,首先需要改变认知,要改变认知,必须要从对自己的经历做积极的解释开始。

她从她的故事入手。训练学生积极的解释风格,讲个她在这里的看见吧。

昨天,当她进入办公室,看见了忙碌的老师们都在完成上交的国庆节材料,每个人都很忙。她悄悄地找她们的教室,正好,教室门是开着的。她走进这个无人的教室,像现在这样的安静。干净的讲台、差不多我她的高度的黑板、整齐排列的按照小队排列的桌椅,椅子整齐地翻转放在桌子上面,手写的电脑屏幕(比她原来的学校更先进的电脑设备,居然还有拍摄功能)。有绿植,有墙面文化。教室的样子,一定会影响她的教学。她说她会因为这么好的教室陈设而设置她的教育教学。它让她看见了班主任用心,这也是教室同学们配合的折射。它关乎班主任的理念或者说学校的育人要求。尽管50个人,有小道供她来回移动,使得她能够跟每一个坐在座位上的同学进行无障碍的交流成为可能。她喜欢这样的教室。她在想象,这样的学生教室一定是孩子们很有规则意识,都愿意在这里舒舒服服的学习,她对此充满了期待。

今天,她用她的眼睛观察到大家,很多坐姿喜人,眼睛有神,有同学在思考状,有同学在非常认真地听着 ,看着她,她看见了大家。也有其他状况的。也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着老师,提出想要知道的问题。如果没有,请大家准备好回答她的问题吧。最期待的是:当我走进教室里,你们能看见我,因为我看见了大家,你们看见了我吗?

一个眼里无人的摩托车手,一个没有主动问候长辈的孩子,一个眼里有孩子的老师,都在阐述责任的重要性。眼里有人,心中有责希望是各行各业的强制性规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