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俗话要说“三天三夜说不完”呢?

“这件事情真要说清楚,那可是三天三夜说不完,所以你就别再追问了。”

当别人询问我们一件错综复杂而无法立即说清的事情时,往往我们都会说︰三天三夜说不完。

为什么会有这样一句俗话呢?

“三天三夜说不完”这句话出自一个《史记》典故。

《史记·卷七十四·孟子荀卿传》中记载了这样一段话︰

“后淳于髡见,壹语连三日三夜无倦。惠王欲以卿相位待之,髡因谢去。”

这个典故是说,战国时代齐国大夫淳于髡,他见闻广博,记忆力特别强,又擅长察言观色,揣摩别人的心意。有个宾客向梁惠王推荐淳于髡,梁惠王单独接见淳于髡两次,他却始终不说话。

梁惠王觉的奇怪,就责问宾客说︰“你称赞淳于先生,说管仲、晏婴都比不上他,可是他一见到我,根本都不跟我说话,我一点收获都没有。难道是我不值得和他说话吗?到底是什么缘故呢?”

那个宾客就将梁惠王说的话告诉淳于髡,淳于髡说︰“我第一次见大王时,他的心思全用在相马上;再次见到大王,他的心思却用在声色上。所以我只好沉默不语了。”

宾客又把淳于髡说的话全部转告给梁惠王,梁惠王非常惊讶的说︰“哎呀!淳于先生真是圣人啊!他前一次来的时候,有人献给我一匹好马,我来不及观看,正好淳于先生来了。淳于先生后一次来时,又有人送来歌伎,我还来不及欣赏,又遇到淳于先生来了。接见淳于先生,我虽然屏退身边的人,可是心里却想着马和歌伎,真的是这样。”

不久,梁惠王再次接见淳于髡,两人专心交谈,一连三天三夜都没有倦意。梁惠王想给他封高官爵位,但淳于髡客气的谢绝了。于是,梁惠王送给他一辆四匹马拉的舒适马车,布帛、璧玉及百两黄金。但直到最后,淳于髡都没有出来做官。

后来,人们就从这个故事引申出“三天三夜说不完”这句话,来比喻错综复杂,述说不尽的事情,也逐渐的代代流传,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俗语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