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有用”似乎成了人们衡量一切的标准。
每做一件事,我们总会不自觉地先问:“这有什么用?”找工作,优先考虑薪资高、有发展前景的;学习新技能,也是冲着能快速变现、提升竞争力去;就连读书,若不能带来立竿见影的知识增长或职场助力,也会被搁置一旁。
就拿考证热来说,每年都有无数人投身其中,为了注册会计师证、教师资格证等日夜苦读。
他们的目的很明确,多一本证书,就多一份就业筹码,多一些升职加薪的可能。学编程、学英语同样如此,人们期望借此打开通往高薪行业的大门,获得更好的生活。
但当我们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倾注在这些“有用之事”上时,内心却时常被焦虑和疲惫填满。
我们就像上了发条的机器,不停地运转,只为追求那些外界定义的“有用”成果,却渐渐忘了生活本身的模样,忘了内心真正的渴望。
事实上,真正厉害的人,都敢于去做那些看似“没用”的事,在这看似“无用”的探索中,往往藏着成长的关键密码。
很多时候,我们做事总是带着强烈的目的,抱着达成心态前行。
就像考公的人,一心想着上岸后的安稳生活;学英语的人,只为了拿到高分数、获得证书,好在职场上更具竞争力。
这种心态固然能让我们明确方向,但一旦遇到挫折,比如考公失败、英语学习效果不佳,就很容易陷入自我怀疑,心态崩塌。
而探索心态则截然不同。它让我们放下对结果的执着,专注于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
我有个朋友,一直对摄影感兴趣。起初,他总是想着要拍出能获奖、能惊艳朋友圈的作品,买了昂贵的设备,参加各种摄影课程,却总是不满意自己的作品,渐渐失去了热情。
后来,他放下了这些功利的想法,只是在闲暇时带着相机出门,捕捉街头巷尾那些打动他的瞬间,或是记录下家人朋友的日常。心态转变后,他重新找回了摄影的快乐,作品也越来越有感染力。
扎根沉淀,积蓄成长力量
就像树的生长,有漫长的“扎根期”,也有短暂的“结果期”。在扎根阶段,树看似生长缓慢,没有明显的变化,实则在地下努力伸展根系,为日后的茁壮成长积蓄力量。
人也是如此,有时候我们做的一些事,短期内看不到成果,看似“无用”,但其实是在为未来打基础。
有时候,当我们感觉自己陷入低谷,做什么都没有成效时,不妨把这段时间当作扎根期,尊重自己的成长规律,默默沉淀,耐心等待破土而出、开花结果的那一刻。
追求成功的道路上,失败是不可避免的。NBA球员在比赛中,每一次投篮都可能不进,每一场比赛都可能失利。
但真正的强者,不会因为害怕失败而畏缩不前,他们会接纳失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明白,做“没用”的事并非浪费时间,而是一种智慧的选择。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呢?
降低预期,轻松上阵
过高的预期就像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让我们在做事时充满焦虑和压力。
知乎上有位网友分享自己学习PS的经历,一开始,他给自己定了很高的目标,要在一个月内熟练掌握各种高级技巧,做出专业级别的作品。
于是,他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学习教程,练习操作,可结果却不尽人意。他发现,自己总是因为一些小细节做不好而烦躁,学习进度也越来越慢,最后甚至对PS产生了抵触情绪。
其实,我们不妨降低对结果的预期,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努力的过程上。
就像学习PS,我们可以先从基础操作开始,每天学会一个新功能,享受探索的乐趣。每掌握一个小技巧,都给自己一些鼓励,这样我们会更有动力坚持下去,也能在不知不觉中取得进步。
尊重规律,适时休息
生活就像一场马拉松,不是看谁一时跑得多快,而是看谁能坚持到最后。尊重自身的规律,适时休息,才能让我们走得更远。
工作时,不要一直埋头苦干,要给自己留出休息的时间。每隔一段时间,站起来活动一下身体,放松一下眼睛和大脑,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也能让我们保持良好的状态。
学习也是如此,不要为了考试临时抱佛脚,搞疲劳战术。平时就要合理安排时间,按照学习规律进行学习,该学习的时候认真学习,该休息的时候好好休息,这样才能取得好成绩。
在生活节奏上,我们也不要总是追求快节奏,要学会慢下来,享受生活的美好。周末可以和家人朋友一起出去走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放松一下心情;节假日可以去旅行,看看外面的世界,拓宽自己的视野。
享受过程,收获惊喜
当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件事情中,享受过程中的每一个瞬间时,往往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当我们做一件事时,不要只盯着结果,要学会享受过程,用心去感受其中的美好。也许在不经意间,我们就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成长和惊喜。
在这个“有用至上”的时代,让我们勇敢地打破常规,用探索心态代替达成心态,享受过程中的每一份惊喜。
当我们不再被“有用”的枷锁束缚,就会发现,生活原来如此丰富多彩,成长也可以如此轻松自在。愿我们都能成为真正厉害的人,拥有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