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经》,即为我国大哲学家、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庄周和他的门人所著的《庄子》,被道教奉为《南华经》。《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真实的思想;其余的《外篇》和《杂篇》,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思想。

图片发自简书App
《 南 华 真 经》
外篇《天地》
本篇主张无为而治
原文
尧治天下,伯成子高立为诸侯。尧授舜,舜授禹,伯成子高辞为诸侯而耕。禹往见之,则耕在野。
禹趋就下风,立而问焉,曰:“昔尧治天下,吾子立为诸侯。尧授舜,舜授予,而吾子辞为诸侯而耕。敢问,其故何也?”
子高曰:“昔尧治天下,不赏而民劝,不罚而民畏。今子赏罚而民且不仁,德自此衰,刑自此立,后世之乱自此始矣。夫子阖行邪?无落吾事!”俋俋乎耕而不顾。
译文
尧帝统治天下,伯成子高是诸侯。尧把帝位让给了舜,舜又把帝位让给了大禹,伯成子高便辞去诸侯的职位而去从事耕作。大禹前去拜见他,伯成子高正在地里耕作。
大禹快步上前居于下方,恭敬地站着问伯成子高说:“当年尧统治天下,先生是诸侯。尧把帝位让给了舜,舜又把帝位让给了我,可是先生却辞去了诸侯的职位而来从事耕作。我冒昧地请问,这是为什么呢?”
伯成子高说:“当年尧帝统治天下,不须奖励而百姓自然勤勉,不须惩罚而人民自然敬畏。如今你施行赏罚的办法而百姓还是不仁不爱,德行从此衰败,刑罚从此建立,后世之乱也就从此开始了。您为怎么不离开这里呢?不要耽误我的事情!”于是低下头去用力耕地而不再理睬。

图片发自简书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