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七十二)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七十二、2018.3.19)

  【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着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

  第二科,约人赞叹,赞叹学习般若法门的人的不可思议。这部经是为发大乘菩提心的人讲说的。

  「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大乘是广大,包含了小乘佛法在内。最上乘是最殊胜,超过小乘的法门。「发大乘者」,指在外凡位发无上菩提心的人;「发最上乘者」,就是入内凡的修行人。或者说「发大乘者」,是浅行的修行人;「发最上乘者」,是久行般若波罗蜜的深行人。也可以说「发大乘者」,是初发无上菩提心的人;「发最上乘者」,是久学大乘佛法,品德超过一般人。佛为这两种人宣说般若波罗蜜法门,学习般若波罗蜜法门是这种有高深程度的人,所以般若波罗蜜特别殊胜。

  「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这些人能够受持、读诵,还能广为人宣说般若法门。

  「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佛能知道这个人内心的境界、也见到这人表现于外的威仪;这样发心努力学习般若波罗蜜,所成就的功德,佛都是知道的。

  「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荷担,在《大毘婆沙论》上解释为引发。若学习无我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的般若波罗蜜,能引发成就佛的无上菩提。大乘佛法的般若波罗蜜是与大悲心相应,这和小乘佛法不同。一般说世间、出世间二种功德,出世间功德有声闻、辟支佛、菩萨及佛的功德;在世出世间一切功德,以佛的功德最为殊胜。现在学习般若法门,是可以得无上菩提的。

  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着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

  佛为什么有偏心,唯独为发大乘、最上乘菩提心的人,宣说般若波罗蜜,而不为一切众生宣说般若波罗蜜呢?「何以故」:这以下加以解释。

  「若乐小法者,着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如果欢喜小乘佛法的人,就与大乘发无上菩提心的法门不相应,于此经不能受持、读诵,不能学习,所以佛不能为这个人讲说。我们读《阿含经》会感觉到:小乘佛教的学者对于生死苦非常的厌离,不愿意在生死里流转;而发大乘菩提心的人,要在生死里长时期的度化众生;小乘佛教徒不欢喜这样,他想修学四念处入涅槃,解脱生死大苦,所以不能学习大乘般若法门。而执着有我的人和《般若经》的思想是冲突的;《般若经》说无我,他心里不欢喜,所以也不能够听受、读诵、为人解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金刚经》别解文义 B1. 法会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
    了了无诤阅读 8,196评论 0 9
  • B1. 法会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
    常修阅读 10,123评论 1 8
  • 1. 描述 RADIUS计费协议用于定义和装载位于网络接入服务器(NAS)和RADIUS计费服务器(RADIUS ...
    344340阅读 11,596评论 0 4
  • 雾里密麻的水凼 城市颠倒成碎片 霓虹支吾着闪光 街灯隐密在没有白杨的路上 没有雪花却好像有公主准备穿鞋登场 很远又...
    河边湿鞋阅读 1,774评论 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