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参加的这篇育儿故事征文获奖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爱心的人不可能成为好老师”,必须勤修仁爱之心。”“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这也是中国教育家特有的精神温度。
身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我正在努力学习领悟教育家精神,践行“爱”的理念,实施爱的教育,进行爱的传递,爱,是我幼教工作的主旋律。
一、“不偏不倚”,用平等的爱呵护成长
记得初入工作的第一天,我就记住了班里几名长得漂亮,和几名“嘴甜”的小朋友,随着相处的时间变长,对他们愈发熟悉,顺口就能叫上他们的名字,甚至会给予“偏爱”。
这天,准备放学时,一名男孩小声的跟我说:“老师,我拉裤子里了。”我安慰几句后,就带他去了卫生间帮他擦洗干净。
后来通过男孩妈妈了解到,孩子放学后经常跑回家大便,这次没憋住就拉到裤子里了。孩子也曾跟妈妈说,不想在幼儿园大便,怕自己擦不干净,还要麻烦老师,担心老师会不高兴,所以每天都憋着回家大便。
我开始回想过去放学前的场景,他总是笔直的坐在小椅子上,一句话也不说。有次我发现他头上冒着汗,当时认为是他穿的太厚。还有一次他突然哭了,跟我说想妈妈......
我恍然大悟,那时他也许正经历着憋大便的痛苦,而我却完全没有察觉。
那一刻,我很惭愧。
在一个班集体中,我们会对部分幼儿更多的关注和“偏爱”,却常常忽视那些在成人眼里所谓的“普通”孩子。
这件事令我有了深刻的感触。给予孩子平等的爱,是公平对待每一位幼儿,是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多沟通交流,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给予不同的支持和帮助。是用同样多的爱去呵护每一个生命的成长。
二、“至诚至善”,用真诚的爱温暖孩子心灵
陶行知先生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面对幼儿,我深知老师更需要用一颗坦诚的心,去打开通往幼儿心灵种子的钥匙,心门相通,气韵流传,俯身与儿童一起创造温暖幸福的幼儿园生活。
真诚的爱体现在细微之处。孩子嘴唇干裂或嗓子不舒服时,我会一遍遍提醒他喝水;想妈妈时,我常常会送上一个大大的拥抱;当遇到困难时,我会告诉他们:“有老师在,不怕!”;当他们进步时,我会竖起大拇指给予真诚的赞美和鼓励。当我发现自己做的不对时,也会对他们真诚的说一句:“对不起!”
真诚的爱,是教育家精神的灵魂所在。它是发自内心、毫无保留的情感流露,是真心实意的关怀与呵护,温暖孩子的心灵世界,守护他们成长。
三、“学而不已”,用智慧的爱塑造美好品格
爱,之所以生生不息,是在传承中得以延续的。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发现很多孩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却很少向家人或者好友主动表达爱,传递爱。于是我决定在日常生活中,创造机会开展关于爱的主题教育。
比如,新年时,录新年祝愿视频发给家人;母亲节时,做一束手工花送给妈妈;父亲节时,送上一句祝福的话语;重阳节时,为老人捶捶背,聊聊天......
再如,让他们夸一夸自己的好朋友,为过生日的幼儿唱生日快乐歌,对需要帮助的伙伴给予帮助等。孩子们在丰富的活动中体验爱,表达爱,收获爱,传递爱。在爱与被爱中,塑造美好品格。
智慧的爱,是教育艺术的体现。它需要教师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和灵活的教育方法,根据幼儿的特点和需求,给予恰当的引导和帮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教育者,用智慧的爱浇灌生命之花,就要践行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探索和实践,更新教育观念与方法,成为孩子心中的引路人。
践行教育家精神,以爱成就教育之美,需要我们用平等、真诚和智慧的爱去呵护每一位儿童。我将努力践行教育家精神,将小我融入大我,心系幼儿,心系教育,用大爱书写教育人生,用大爱作为教育主旋律,做孩子心目的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