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梅被批评;不要站在高楼上,傲慢地指责大山

“小镇做题家”们又被点名了!

在天赋面前,努力不值一提。各个学校的招生模式都是拔尖的,留给华坪女子高中的,可想而知。

随着教育制度改革和选拔人才方式的改变,小镇做题家们只会越来越难。

某大V用自己的 “专业知识”分析张桂梅老师创办的女子高中,并担忧其未来。

因为没有清华北大的学生,所以她应下神坛;因为寒窗苦读,没日没夜地在题海中度过,所以被视为小镇做题家,并预测她们将来越来越难的人生。

很难想象这份嘲讽的背后,是一个有着怎样优越感的人。

或许他正悠闲地喝着咖啡,看着高楼下为生活而忙碌奋斗的人:

“小镇做题家啊,就那样了。”

只有考进清华北大才算成才吗?

清华北大确实是不少学子想读的名校,而它们似乎也成为了衡量学生能否成功的标志。

但是只有教出清华北大的学生才算好老师吗?这样的学生才算人才吗?

西藏军区某旅战士丁王英曾写给张桂梅老师了一封信。

在信中,她表示:

“女高精神我从未忘记,是它们给了我自信和勇气,让我勇敢追寻自己的梦想。”

“穿上戎装,更多的是责任和担当。”

“一身戎装,一腔热血,献身国防,不负韶华。”

“我会牢记您的教导,刻苦训练,坚守岗位,不怕翻山越岭、披荆斩棘,终有一天会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毕业于华坪女高的丁王英走出了大山,携笔从戎,在雪域高原守护祖国的大好河山。

在艰苦的训练中,她从未退缩,在一个个难关面前砥砺前行,且在训练期间成绩优异。

一路上,她始终坚持着自己强军报国的理想。

华坪女高毕业生陈法羽因中考分数没过线,家境贫寒,所以家里拿不出几千元来自费读高中,正当她想放弃读书,回家种地时,华坪女高点亮了她生命中的光。

因为不收取任何费用,她顺利地读完了高中,并考入了云南警官学院。

如今已成为了丽江市的一名警察,扫黑除恶,守护人民。

还有继承衣钵的周云丽,放弃了大城市的就业机会,毅然决然回归大山,接力张老师进入华坪女高,成为了一名出色、无私、敬业的人民教师。

她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伟大的事情,像张老师一样默默奉献,发光发热。

即使没有读过清华,也没有读过北大,但她们是社会当之无愧的栋梁之材。

走出了大山,走出了小镇,带来了希望

一个人的家庭熏陶,环境,老师教学质量,还有智商水平,都是影响因素。

这句话刺痛了多少人的心,难道这些因素只有家境富裕的人知道吗?

曾经看到过一篇《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的文章。

“我要通过自己的奋斗获得你生下来就拥有的大城市户口,考学是我跳出农门唯一的机会。我要刻苦学习,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考大学,我在独木桥上奋勇搏杀,眼看着周围的同学一批批落马,前面的道路越来越窄。”

“而你的升学压力要小得多,竞争不是那么激烈,功课也不是很沉重,你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去发展个人爱好,去读课外读物,去球场挥汗如雨,去野外享受蓝天白云。

如果你不想那么辛苦去参加高考,只要成绩不是最差的,你可以在高三时容易地获得保送名额,哪怕成绩最差,也会被"扫"进一所本地三流大学,而那所三流大学我可能也要考到很高的分数才能进去。”

对于许多孩子来说,读书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他们下课了可以参加各种补习班、兴趣班、活动,而对于山村、小镇的孩子来说要么看书,要么帮助家人干农活,没有时间和金钱去支撑他们做其他的事情。

被嘲讽只知道做题、背书的教育方式,却是他们能够走出小镇、大山的机会。

还记得那篇感动全网的博士论文的致谢部分吗?

作者黄国平回顾自己如何一路走出大山,努力学习和命运抗争的故事。

“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如梦一场,仿佛昨天一家人才团聚过。”

黄国平从出生到读书时,母亲离家出走,父亲车祸去世;家徒四壁,床板上全是泥土,房顶还漏着雨。

为了筹学费,他抓黄鳝、养猪崽,在周围邻居的帮衬下上完了初中。高中时因学校了解到他家里的情况,免除了学费才得以顺利的读了高中,后考上大学,一路跌跌撞撞,才把这篇博士论文送到了我们的面前。

大山、小镇普通家庭的孩子,只有考出去,只有读书,才能到外面的世界看看,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可能最后也是过着平凡的生活,但是他们走出了大山,走出了小镇,带回了希望,也在平凡的岗位上闪闪发亮。

少一点评判,多一点指导

每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都会逐渐知道自己的局限,靠一张嘴来评判只会是在孩子们和一线教师们的心口上插上一把把刀。

普通家庭的孩子不需要这些空口的评判,而是需要实实在在地指导。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正处于风口浪尖的张雪峰老师,他也是从泥泞中走出来的人。

所以他深刻地知道普通家庭心中的刺,也知道他们会走那些弯路。

比如一位家长问自己孩子理科590分是否可以报考新闻学,张雪峰直接否定,要学就要学一个有专业壁垒的专业,因为他清楚这个专业将来就业卷、考研卷且付出大于回报。

他不希望普通家庭的孩子走弯路,因为试错成本太高。

对于学医,他也劝退了不少普通家庭的孩子。

原因很简单:学医太晚成。

学医的周期长:本科五年,硕士三年,甚至还要读博,一共是十多年。

学成之后进入医院工作,又需要很多年慢慢成长、慢慢熬。

一位网友感同身受地讲道:

“我的丈夫就是穷人家的孩子,也是一名医生。虽然现在他很厉害,但是在过去很多年他无法为家庭做太多。如果没有我的经济支持,他真的很难熬出头。”

看过张雪峰老师的视频,相信你会被他的见识所折服。

他深入了解过各行各业,各个学校,还研究未来的政策和发展方向。

因此,在填报志愿的时候,他能给普通家庭的孩子给出专业的指导,打破信息壁垒。

与其嘴上轻飘飘地评判,不如为孩子做一点实事,这才是孩子们真正需要的。

教育的沟壑虽然难以填平,但是有人一路砥砺前行。张桂梅老师亦是如此。

其实张校长早就说过:

“创办这所学校,不是为了把学生都送去清华、北大这样的名牌大学,而是要把她们培养成有思想、有尊严、自信又独立的人。”

她希望这群孩子能像誓词里那样活着: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教育应该因时制宜,因地制宜,适合孩子的就是最好的教育。

既然不能为缩小教育沟壑贡献出一份力量,那么就不要伤害正在做实事的人,也不要伤害这些为未来努力奋斗的孩子们。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