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同事闲聊谈起东西方文化冲突,不觉想起在美国曾经认识的几个有着异国婚姻的朋友,其中一位交往颇深,因此谈及的话题也比较深入。
朋友是一位知识女性,在国内时曾在某国家科研机构从事国际合作工作,应该不算年轻却一直未婚,猜测应该是始终未等到她的right person。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结识了现在的老公,美国某律师事务所创始人,经过几年的鸿雁传书,两人终于走到了一起。朋友思考了许久,才决定去美国成家,为此她放弃了国内的一切,成为了一名全职太太,这并不是她的梦想,只是不得已而为之。
谈及他们婚后的生活,我感觉更多的是艰难,不知朋友自己是否认同。作为一个思想早已成熟的成年人,想要接受全新的异国生活和思维模式,是非常困难,同时也是非常残酷的事情。也许是两人都已不再年轻,所处的角度又基本一致,因此婚姻生活的磨合期长之又长,争执也纷至沓来。
比如,朋友始终不能理解老公为何早已拥有完全属于自己的直升飞机,却还没有还清房子的贷款;一双似乎能看清若干圈年轮的破皮鞋都要补了再补,而每年却轻轻松松一掷数十万美金于慈善事业……而她的夫君同样也有无数的困惑,“为什么你总是拿我去和别人的老公compare,为什么你在所有的事情上都要争论出胜负,为什么你在做pasta的时候从来不看recipe……”。也许在我们同胞组成的家庭中也会有数不尽的争论,而在异国婚姻中,这些就有可能成为上纲上线的原则问题。长此以往,朋友和先生的每一次争论都会升华到“你们中国人,你们美国人……”
真希望朋友是一个只追求物质生活的小女人,活得简简单单啥都不想,也许她的世界倒会异常精彩。偏偏她把精神生活看得高于一切,以至于到美国几年了,还在花自己从国内带来的钱,以示自己不是为了金钱才选择这段婚姻,同时也想证明中国女孩嫁美国人,并不是只为了炫耀和贪图物质生活。她那么单纯而纯粹得苦苦坚持,只为了证明这样一个除了她自己或许再无别人关心的道理……我可怜的朋友!
前几年听说她终于单飞了,净身出户,租了个小小的公寓,在并不年轻的年纪做起了入门级工作。不禁唏嘘,替她不值,那么多年的纠缠最后只落得空身一人……可就在最近,我却在她久违的朋友圈看到了她久违的微笑,突然发现她原来可以这样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