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站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历史坐标上回望,这场历时14年的伟大胜利,不仅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更在百年党史的壮阔长卷中,标注出党领导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坚定轨迹。从抗战烽火到改革开放春潮,从脱贫攻坚战到科技自立自强,抗战精神始终是穿越时空的精神密码,为新时代新征程注入不竭动力。
一、历史回响:抗战精神铸就民族脊梁
在民族存亡的至暗时刻,共产党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平型关大捷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百团大战彰显人民战争的磅礴伟力,狼牙山五壮士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这些壮举印证了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其领导的抗战实践,不仅创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弱国战胜帝国主义强国的奇迹,更孕育出以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必胜信念为核心的抗战精神。
二、精神传承:百年党史中的精神谱系
抗战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改革开放精神一脉相承。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一五”计划奠定工业基础,大庆油田打破“中国贫油论”;改革开放时期,深圳蛇口工业区炸响“开山炮”,浦东新区从芦苇荡崛起为国际金融中心;新时代脱贫攻坚战中,黄文秀扎根广西百色,张桂梅创办华坪女高,数百万驻村干部用脚步丈量大地。这些奋斗历程,无不体现着“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与“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特别是面对美国技术封锁,华为公司十年磨一剑突破芯片制造,大疆无人机占据全球70%市场份额,彰显着新时代“科技自立自强”的斗争精神。
三、全球视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抗战胜利80年来,中国始终高举和平发展旗帜,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倡导“一带一路”合作,从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到推动《巴黎协定》实施,累计向120多个国家提供抗疫物资援助。面对气候变化挑战,中国承诺“双碳”目标,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60%以上;在数字治理领域,牵头制定《全球数据安全倡议》,为跨境数据流动提供中国方案。这种“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智慧,与抗战时期中国战场牵制日本陆军60%以上兵力的历史贡献一脉相承,彰显着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抗战精神犹如穿越时空的火炬,既照亮来时路,更指引新征程。从东北抗联密林中的密营到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从太行山区的光伏电站到粤港澳大湾区的超级工程,14亿中国人民正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毅,将抗战精神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磅礴力量。这种精神传承,终将汇聚成实现民族复兴的星辰大海,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