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篇•齐物论》—天籁之音

      子綦曰:“夫大块噫气(13),其名为风,是唯无作(14),作则万窍怒呺(15),而独不闻之翏翏乎(16)?山林之畏佳(17),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18),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19)。激者(20),謞者(21),叱者,吸者,叫者,譹者(22),宎者(23),咬者(24),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25)。泠风则小和(26),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27)。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28)?”子游曰:“地簌则众窍是已(29),人簌则比竹是已(30),敢问天簌。”子綦曰:“夫吹万不同(31),而使其自己也(32),咸其自取(33),怒者其谁邪(34)?”

注释:

(13)大块:大地。噫(yī)气:吐气。

(14)是:此,这里指风。唯:句中语气词,含有仅此的意思。作:兴起。

(15)窍:孔穴。呺(háo):吼叫。

(16)翏翏(liú)大风呼呼的声响。

(17)林:通作“陵”,大山。畏佳(cuī):山陵高峻的样子。

(18)枅(jī):柱头横木。

(19)污:停滞不流的水塘。

(20)激:水流湍急的声音。

(21)謞(xiào):箭头飞去的声响。

(22)譹(háo):嚎哭声。

(23)宎(yǎo)深而沉。

(24)咬(jiāo):鸟鸣叫的声音。

(25)于、喁(yú):风吹树动前后相和的声音。

(26)泠(líng)风:小风,清风。

(27)厉风:迅猛的暴风。济:止。

(28)调调、刁刁:风吹草木晃动摇曳的样子。

(29)是:这样。已:矣。

(30)比:并合。竹:并合在一起可以发出声响的、不同形状的竹管。

(31)这句及以下表述“天簌”。

(32)使其自己:意思是使它们自身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

(33)咸:全。

(34)怒:这里是鼓动的意思。

译文:

      子綦说:“大地吐出的气,名字叫风。风不发作则已,一旦发作整个大地上数不清的窍孔都怒吼起来。你独独没听过那呼呼的风声吗?山陵上陡峭峥嵘的各种去处,百围大树上无数的窍孔,有的像鼻子,有的像嘴巴,有的像耳朵,有的像圆柱上的方孔,有的像圈围的栅栏,有的像舂米的臼窝,有的像深池,有的像浅池。它们发出的声音,像湍急的流水声,像迅疾的箭镞声,像大声的呵叱声,像细细的呼吸声,像放声叫喊,像嚎啕大哭,像在山谷里深沉回荡,像鸟儿鸣叫叽喳,真好像前面在呜呜唱导,后面在呼呼随和。清风徐徐就有小小的和声,长风呼呼便有大的反响,迅猛的暴风突然停歇,万般窍穴也就寂然无声。你难道不曾看见风儿过处万物随风摇曳晃动的样子吗?”子游说:“地籁是从万种窍穴里发出的风声,人籁是从比并的各种不同的竹管里发出的声音。我再冒昧地向您请教什么是天籁。”子綦说:“天籁虽有万般不同,但使它们发生和停息的都出于自身,鼓动者还有谁呢?”

感悟:

      ‘天籁之音’是指自然界中不受屏蔽、不被污染的、最本真的声音,一般人忙于自身琐事、或内心带有分别、成见,根本听不到真实世界里的风声、雨声、虫鸣、鸟鸣……只有忘我顺物、心无杂念之人才能全然忘机、通达天籁, 子游依然不解何为‘天籁’,子綦告诉他,‘天籁’不仅指天地间各种不同的声音,更在于其‘咸其自取’(出于自身)的境界,即庄子主张的绝对独立与自由,在这种状态下发出的声音,都可谓‘天籁’,而唯有同样独立自由、超脱物外的人,才能听见并感受到——这种来自生命本源、自动自发的天籁之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齐物论》是《庄子•内篇》的第二篇。全篇由五个相对独立的故事连珠并列组成,故事与故事之间虽然没有表示关联的...
    黑鸿升阅读 53,686评论 0 12
  • 南郭子綦隐机而坐(1),仰天而嘘(2),荅焉似丧其耦(3)。 (1)南郭子綦〔qí〕:楚昭王庶弟,居住在南郭,故称...
    郑州三千茶农生活舘阅读 482评论 0 0
  • 【原文】 南郭子綦隐机而坐①,仰天而嘘②,荅焉似丧其耦③。颜成子游立侍乎前④,曰:“何居乎⑤?形固可使如槁木...
    monicalu阅读 45评论 0 0
  • 原文: 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彦成子游立待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
    卿若安阅读 979评论 5 0
  • 苹果公司在2016的开发者大会上宣布:到2017年,所有的iOS应用都必须使用HTTPS与服务器进行通信。iOS开...
    LanWor阅读 384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