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践行“延迟性享受”的----狗妈育儿经(二)

      大家都听说过那个著名的“棉花糖试验”吧!1930年左右,有一个由600名4到6岁的儿童参与的实验在斯坦福大学附属的幼儿园(Bing Nursery School)开展。孩子们被要求做出选择:在面前放着一块棉花糖,如果能坚持15分钟别碰它,那么15分钟后将被额外再奖励一块棉花糖。若没坚持住吃了就没有了。该实验的主持人,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斯坦福大学的Walter Mischel离开实验的房间后,一台隐藏摄像机开始记录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有些孩子,立马就吃掉了棉花糖;有些孩子一开始没吃,可后来没忍住,也吃掉了;但是还有一部分孩子,一直忍着没吃,等实验者回来以后,他们成功拿到了第二颗棉花糖。

      到这儿,“棉花糖实验”还没有结束,20年之后,米歇尔对参加实验的一些孩子,又做了一次跟踪调查。在后来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能为偏爱的奖励坚持忍耐更长时间的小孩通常具有更好的人生表现,如更好的SAT成绩、教育成就、身体质量指标,以及其他指标等。因此,研究人员提出了“延迟满足”这个概念,认为具有更好的自我控制能力的孩子,成就更高。

      现在我来分享一下,我是怎么跟孩子建立“延迟性享受”机制的。

       我认为首先要做到跟孩子之间100%的信任。这个信任不是生理层面的信任,那种吃喝住、学穿玩之类。而是承诺,他相信你说的话。

      其次,他选择的奖励是他真心很想要的,而非被你安利的。

      这两个前提决定了实验成败的基础。

      狗儿有很多廉价的塑料玩具,是他爷爷奶奶买的,可以把半个房间填满。玩具很容易坏掉。坏了又得去买新的,一买又是一整套。

      大家可千万不要小看了这种现象,它带来的弊端有以下几种:第一,给孩子非常不好的心理暗示,坏了就可以买。他会失去珍惜一个物品所能带来的情感上的美好感觉。第二,东西的质量不重要,只要越多越好。他不懂得克制与节欲。好吧,即使很多成年人都会有类似问题,比如:购物狂、酗酒、抽烟等,都源于无法克制自己的欲望。

      我的改造计划开始。首先,我尽量带他去好的玩具店,商场里面的专柜,让他去看那些质感很棒的的玩具,现场把玩,有时还会买上一两件给他。慢慢的,他发现铝合金的小汽车比塑料的汽车跑的快,里面的装饰更加逼真,于是他开始喜欢上品质高的玩具。这样的事我持续的做了近一个月。每周我都会帮他买2个。形成了习惯之后,他每周都盼望着我去给他买玩具的时刻。

      第二步,我开始对他说:“爸爸妈妈希望和你有个约定:你的玩具以后由爸爸妈妈来给你买。爷爷奶奶年纪大了,他们的退休金需要留着买一些营养品和生活用品。你说好吗?”他很爱爷爷奶奶,点点头同意了。我又对他说:“你知道要怎么做吗?你需要拒绝爷爷奶奶给你买玩具这件事情。如果这一周你拒绝了,那么作为奖励,这周末妈妈再带你亲自去商场选购你喜欢的小汽车。”他欣然同意。俗话都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他已经开始喜欢高品质东西,自然就会舍弃塑料制品。

      这个时候家长可千万不要得意哦!因为接下来的那一个月,你会发现孩子还是习惯性地跟老人要东西,老人也习惯性地给他买。

      一旦我发现了,这周的玩具选购停止。孩子会哭会闹,但我依然是我用的绝招:

      把他抱起来,面对面平视他的眼睛来沟通。跟他讲妈妈知道他为什么伤心难过(认同他的情绪),

      等他慢慢平静了,再告诉他为什么(重温我们的约定)。

      最后带他去玩具店,去看他很想买的那个玩具。他选好了之后,我会告诉他,这个高品质玩具很值得你拥有(再次确认他的需求)。

      让他在现场把玩之后,跟玩具说再见,告诉他下周我们一起履行约定,这个玩具就会来到我们家(告知挑战成功后的结果)。

      接下来这一周他开始真的开始学会拒绝诱惑了。他奶声奶气地对老人说:“我不要你们给我买玩具了。爸爸妈妈赚很多钱,不管我要什么样的汽车,妈妈都会给我买。” 然后爷爷奶奶问他这个玩具在哪里有卖的,他说:“你们把钱留着自己用吧,买玩具的地方只有妈妈知道。”

      我的计划初见成效。孩子开始学会拒绝廉价玩具。

      一周之后他拿到心爱的玩具,特别开心。这个时候我抱着他开始跟他讲:“宝贝,妈妈真为你自豪,我的宝贝,你记住这时候的感觉(我从小就教会了孩子一件事情,识别情绪这个以后再跟大家讲)。这是靠你通过约束自己完成挑战的一种自我满足感。这种感觉是不是比你单纯找别人要东西,别人就给你的感觉更好呢?”他很肯定地点点头。

     我们一直坚持了三个月左右。

      之后,我开始实行第二步:带他去看一些更高级的组合玩具。不用说孩子一定会被吸引。挑战时间变长,我们的约定变成一个月买一次,但是玩具的趣味性更强了。

      挑战从一个星期到一个月,自律的时间需要更长了。但是有了前面的操作经验,他第一个月做到了,第二个月,第三个月都没有做到。我用同样的方法:抱抱,认同,允许情绪发泄,讲道理,带他去看新目标,再鼓励。直到我们能够完完全全不间断的执行半年,习惯总算是养成了。

      很快,下一个挑战又来了!他看上了德国仕高的一款复杂的汽车组合玩具,里面总共有4辆汽车,三层平台,他可以通过手控平台来操作小汽车的停放位置,价格700多元。我每次都带他去看这个玩具,每次都让他现场把玩,他越来越想拥有它。

     于是看准时机,我和他一起设立了新目标:三个月。如果他能三个月不买任何新玩具,这个平台三个月就会到我们家。

      因为有信任基础,并且积累了很多次成功挑战带来的自信,他欣然接受了这次挑战。那个时候他还没满5岁。我当时没有意识到对于不到5岁的孩子而言,三个月的等待和自我约束有多么的难。三个月的时间里他有过犹豫,每当他有一点点怀疑自己办不到的时候,我就会再带他去商场看那个玩具。触摸它,把玩它,并且想象,如果玩具到了我们家里,我们可以把它放在哪个地方,他能怎么样和家里的那些玩具进行混搭,组队。

     狗宝完成的过程比我想象中还要好。爷爷奶奶忍不住给他买了玩具,狗宝直接对爷爷奶奶说:“你们这样做会害我得不到那个玩具的!你们必须把它退掉。如果妈妈知道了,我的挑战就失败了,我想要的玩具就到不了我们家里了!”说着都快要急哭了!

     三个月的等待时间十分漫长了,但是我们家狗宝做到了。于是我们在给他那个玩具的同时,还大大地庆祝了一下:带他去必胜客,让他自己点餐。等餐的同时我们又一次肯定了他的坚持与自律。他特别开心地享受了他的晚餐。看着他拿着玩具的外包装,仔细抚摸,不舍得打开的样子,我知道,延迟性享受的概念在他小小的脑袋里逐渐生根发芽。

     和大家分享一下现在的结果吧:第一,他不会找老人要任何的玩具;第二,他知道,如果他愿意付出行动,自律地坚持下去,那么挑战是可以达成的;第三,他建立起了对自己的信任。

     好了,今天关于我和狗儿延迟性享受的故事就讲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2011年10月20日为什么糊涂 回家的路上,晓晓打了个喷嚏,妈妈有点紧张:“怎么了?”却说成了:“怎么办?”说完...
    羊羊羊羊汪阅读 13,142评论 2 14
  • 彩排完,天已黑
    刘凯书法阅读 9,749评论 1 3
  • 表情是什么,我认为表情就是表现出来的情绪。表情可以传达很多信息。高兴了当然就笑了,难过就哭了。两者是相互影响密不可...
    Persistenc_6aea阅读 126,762评论 2 7
  • 16宿命:用概率思维提高你的胜算 以前的我是风险厌恶者,不喜欢去冒险,但是人生放弃了冒险,也就放弃了无数的可能。 ...
    yichen大刀阅读 11,275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