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的制作

红茶品质特征为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它是我国最大宗的出口茶,出口量占我国茶叶总产量的50%左右,其中,销量最多的是埃及、英国、巴基斯坦等地。

因为红茶的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均以红色为主调,故名红茶。但红茶开始创制时被称为“乌茶”,所以英语称之为“Black Tea”,而非“Red Tea”。

红茶起源于16世纪的明朝,最早的红茶生产是从福建省武夷山的小种红茶开始的。

红茶属于全发酵茶,初制红茶的基本工序是萎凋、揉捻(揉切)、发酵、干燥四道工序。

小种红茶在制作过程中增加了过红锅和熏焙两道工序。 萎凋:是使鲜叶适度失水和内含物得到转化的过程,从而使叶片变得柔软,为揉捻和发酵做好准备。

萎凋方法有室内自然萎凋、日光萎凋、萎凋机萎凋等。 揉捻:破坏茶叶组织细胞,增加茶汤浓度;同时塑造茶叶的外形。

发酵:多酚类等成分发生酶促氧化变化,产生茶黄素、茶红素等氧化产物,形成红茶红汤的品质特征。

干燥:散失水分,发散青草气,从而提高香气,增厚滋味,同时烘至较低的含水量(控制在4%~5%),防止茶叶陈化变质。

过红锅:制作小种红茶的特殊工序。其作用在于停止发酵,保留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一部分可溶性茶多酚,使茶汤更加醇厚,并提高小种红茶的香气。

熏焙:将复揉茶叶放于烘青间的吊架上,地面放置未干的松木以明火燃烧,当松烟上升被茶叶吸收后,干茶便会带有独特的松烟香。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