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7《给教师的建议》阅读笔记(第三天)

学习摘录:

      7.教师的时间和各教学阶段的相互依存

      在小学面临的许多任务中,首要任务是教会儿童学习。要教会儿童很好地读和写。不会迅速地、自觉地、富有表达力地阅读和领会所读的东西,不会迅速地和正确无误地书写,就谈不上日后在中、高年级能顺利地学习——无须教师无止境的“催赶”落后。要教会所有低年级的学生阅读,使他们学会边读边想和边想边读。

      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是否会很好地阅读。

    8.让学生记住基本知识

    小学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打好牢固的知识基础。首先要注意最基本的识字问题。用游戏的方式巩固学生的识记。其次,在数学方面要记住一些基本的运算。

      中高年级学生的智慧不应担负很重的单词作业,以便尽可能多地把脑力用于创造性的工作。

      9.“两个教学大纲”,发展学生的思维

      学生仅仅由于对材料感兴趣,由于想认识、思考和了解而阅读得愈多,他就愈容易记住必须牢记不忘的材料。

      学生只有用脑子思考时,才能学得巩固。要考虑如何使课堂上在学的或快要学的东西,成为思维、分析和观察的对象。

      10.关于做“困难”学生的工作

      减轻学生脑力劳动的方法最有效的方法是扩大阅读范围。

      应该让这些学生对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尽量多产生疑问,带着这些问题来找我,这是对他们进行智力教育很重要的条件。

      11.知识既是目的又是手段

      只有在知识不断发展的条件下,才能实现一条规律: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学习就越省劲。

      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占首位的,不是属倍、死记别人的思想,而是学生自己进行思考,这种思考是一种生气勃勃的创造,借助需要认识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因而也是认识语言本身的细微差别。

      重视学生这种冷漠态度,以及没精打采的神情。教会他们积极热情地对待语言。

      12.关于获取知识

      教师应努力发挥的是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知识由于得到运用而得到发展。

      要使学生看出和感到有不理解的东西,使他们面临着问题。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是成功一半。因为问题能唤起求知欲望。

      学习感悟:

    (1)理清小学和阶段的学科发展阶段性目标,为学生的更高一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低年级识字、书写和基本运算的基础一定要打牢,中高年级的综合运用才能有序展开。

    (2)注重阅读的力量,让学生的思维在有效阅读中充分激活。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脑筋动起来、精神状态好起来。

    (3)具体教学过程要设置相应的问题,使学生在合适的问题驱动下开始主动地探索。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自主性,摆脱课堂的漫灌式教学。

      教学衔接:

      《蟋蟀的住宅》一课,由你见过蟋蟀吗?你知道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子的吗?为课程开头,向学生提出质疑。激发学生探究课文的愿望。

      在大致了解了蟋蟀的住宅的样貌时,回顾自己介绍一个地方时的顺序,进而理解本文的写作顺序。

      在此基础上,感受什么叫“住宅”?为什么称蟋蟀的家为住宅?体会它的不“随遇而安”。进而通过工具的简陋,工作时间的漫长,感知蟋蟀修建住宅这一伟大的工程的“伟大”之处?

      在一系列问题的激发下,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思考,感知蟋蟀的持之以恒和不怕困难,了解作者细致和持续的观察。以此也激发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通过观察探究世界。

      本周起,阅读展示活动继续坚持。以榜样引领的方式,唤醒更多的学生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对相关书籍的兴趣、对阅读的热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