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健康讲记》读书笔记

在一个精神相对稳定清晰的下午,再读李辛老师的书,才读了开头三篇;就感觉收获颇多。更能清晰看到每篇文章的主旨和想要表达的内核。之前怎么就感觉读了就是读了,觉得好,过后就忘了。

看来以什么样的状态去读书胜过读了多少更重要啊。

摘录一些于我有启发的段落,敲字的过程亦是梳理内心与澄清的过程,很享受这个过程


“如果我们保持精神的清晰稳定,跟随这些正常而必有的起伏向前走,不固化某一片段,不放大且停留执着于此,而去尝试接受痛苦,保持生命的自然流动,也许会更容易通过。”————《人不可能永远快乐》

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需要了解;所有的心里问题背后,关乎什么。

关乎一个人的身心健康水平,关乎一个人是否愿意去了解自己,是否愿意去了解这个世界,了解自己是怎样在跟世界交流,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善意或恶意地交互影响。

最终是了解这个内外世界的交换当中,自己的身体--情绪--思想,或者说精神状态,能量状态(神与气)是怎样被塑造和改变的,体会到当下的内心状态时如何从过去的模式里发展出来的。环境起了什么作用,自己时被动地被改造,束缚,还是主动地适应,改变。也可以观察周围的人在这个世界中是如何生存,适应,和解的,从而意识到自己还可以学习什么,如何更好地发展自己。

总之,要有意识地看我们内在和外在的世界以及发生的变化。

当一个人具备这样的能力的时候,就太容易长时间地掉到这些精神心理疾病的陷井中。因为即使他此刻正在不舒服,正在不高兴,甚至已经有一年的不高兴,他会了解这是人生必要经历的东西。因为人生一直是起起落落的,和股票一样,没有一只股票会往上走。

心身健康也是这样,当一个人这段时间的身体或情绪不好的时候,他如果知道这是一个正常的过程,就不会心里发慌到处找中医,西医或心理医生。

其实是关于“心身的学习”开始了,借由看书,思考,对自己的观察,或者旁人的提醒来进入这个学习。

他会回过头来看看自己跟家人,朋友等的关系怎么样,看看对待自己是不是过于严厉了,也可能会借助一些外在的参照,意识到自己是不是一直过于封闭,或者在坚持一些不一定需要坚持的东西,在维护一些不需要自己去维护的东西。然后留意一下自己的饮食,睡眠,运动,什么地方还没有意识到的盲点,比如生活是不是过于单一了......

当他回过来看到这些问题的时候,调整已经自动开始了。一段时间以后,不管是生理的还是心理的问题,就会好转或者消失。

其实医学的本质应该是这样的,无论是中国的医学或者西方的医学,最初的本质实在这里。而不是;你有病!要吃药!不能停!”————《精神心理背后的问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