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至死

尼尔·波兹曼(Neil Postman)的《娱乐至死》。波兹曼在书中的看法是破解今天很多现象和未来社会可能发生的现象的一把钥匙,因此你对它有所了解或许还是有必要的。

尼尔·波兹曼在书中指出,今天美国的现实社会,一切观点都渐渐要通过娱乐的方式出现和传播才有效果,这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它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甚至是时代的精神产物。

奥威尔的同胞阿道司·赫胥黎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他则认为,人们失去自由,原因不在于外部,而在于自身,人类渐渐爱上被压迫的感觉,崇拜那些使他们丧失思考能力的工业技术。

赫胥黎将故事设定在公元26世纪左右,即600年后(该书是1932年发表的),那时的人类已经把汽车大王亨利·福特尊为神明,并以之为纪年单位,它的元年是从福特第一辆T型车上市那一年开始算起。

在那个世界里,人性泯灭,人变得懒得思考,一切以社会安定和物质富足为最高标准(是否有点熟悉),这个社会没有负能量,但也只有纯粹的享乐。此外,这个社会还是分层的,而且阶层固化。

波兹曼认为奥威尔害怕真理被隐瞒,而赫胥黎则担心真理被淹没在无聊琐碎的世事中;奥威尔害怕人们无法获得信息,而赫胥黎则担心人们在庞大的信息中日益被动而丧失了判断力,甚至变得自私;奥威尔担心我们憎恨的东西会毁掉我们,而赫胥黎则担心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新技术)毁掉我们。

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就是要论证是赫胥黎的预言而不是奥威尔的预言,变成了我们今天的社会现实。

美国很多十来岁到20岁出头的学生都是如此。也就是说,出现了一大批娱乐至死的人。在日本,有个二次元的概念,很多年轻人就沉溺于一个虚幻的世界中。

造成娱乐至死现象的根本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物质过剩,另一个是信息过剩。

物质过剩比较好理解,今天只要20%的劳动力就能生产全世界所需的各种生活品。虽然在很多发展中国家还有40%的人在从事农业生产,但实际上只要采用新的技术农业人口不需要超过5%(美国和欧盟不到2%)。

至于工业品的生产,只要让中国开足马力生产,全世界的商品都可以制造出来,在工业革命之后,全世界不再是生产力不足,而是市场不足,这里面根本的原因是机器的使用。

由于不再需要从事生产,于是大家就想出了很多事情来打发时间,比如旅游、餐饮、体育甚至是各种咨询服务。这些行业在欧美各国消化了2/3的就业人口。但是,由于资本逐利的特性,当机器能够在服务业方面也做得更好更便宜时,这部分人口恐怕也就不需要了。

当人类不需要工作就可以养活自己时,其实问题也就来了,因为人毕竟是有思想的动物,不会满足于吃饱了饭就完事,因此,就必须想办法让他们把多余的精力和时间都消耗掉。娱乐至死就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美丽新世界》和《娱乐至死》这两本书里所讲的很多事情,今天恰恰成为了各国政府的行为规范,比如一切以维持社会的安定为最高目标。

有了物质之后,接下来就是用大量的信息给每一个人在精神上自足的享受了。信息在历史上一直是稀罕物,在古代读到一本书是一种奢侈的享受。因此,我们一直认为“信息”是一种好东西,我们能够获得的信息越多,我们的工作就会越有效,我们的生活就会越美好。所以我们热烈拥抱信息时代。

但是,很快我们就发现信息太多了,我们无从选择,而且多到我们难以接受。在30年前你会看新闻联播获取信息,今天再看它你可能会厌烦。今天我们希望并且可以通过娱乐的方式获得信息(这还不算通过明星的绯闻八卦获得娱乐),而互联网和手机正好大行其道。

今天的互联网,主要功能已经变成了娱乐大众,就如同30年前美国的电视机一样。在波兹曼创作《娱乐至死》的时代,还没有互联网,但是电视大行其道,他就看到了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所预言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所以波兹曼对电视深恶痛绝。波兹曼认为,电视给文化带来了灾难,因为它只要娱乐,不要思想。今天的互联网,也大致如此。

如何破除娱乐至死的局呢?其实也很简单,既然原因来自太多低品质的物质和混杂的信息,我们不妨抛弃掉那些东西,追求一些高品质的物质和有用的信息。

这里我不妨和你分享一个我的经历。我家里的储物间非常大,但是过不了多久还是会堆得满满的。有一天我整理车库时,看到我太太堆了一大堆平时不穿的、廉价的鞋子,我趁她不在家,全部拿到慈善机构给捐了,顺便把我不用的两套高尔夫球杆也捐了,这样地方就空出来一些,看上去舒服多了。

当然,我怕她回到家抱怨,跑出去给她买了几双普拉达和菲拉格慕的鞋子。等我太太回到家,大吃一惊,我讲当我们的空间被那些廉价的、从来不用的、又舍不得扔的东西占据了,我们的家就没有了空间,让我们无法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她也觉得有道理,于是我们就这样扔掉了一大批低品质的日常生活用品。

因此,破局的关键就在于扔掉那些白得的,或者廉价的东西,留出空间给更好的东西。

wj


在刷肥皂剧的时候,或者game的时候,当时很快乐,只是时间和生命因此就慢慢的消逝。就好李敖在一次电视访谈的时候说的:有的人一年只活了一天,后面364天是用来重复。

我感觉娱乐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像毒品一样在侵蚀大众。比如爱情,有标准的白马王子和公主,大量电视剧电影短视频的影响。比如金钱观,有各种富人的奢华和炫耀,有所谓成功人士的快速致富指南等。

要知道爱情是需要共建的,是时间的积累和二个人灵魂想通和一起成长的系统性工程。只是没有几个人认真的沉下心来去学习和感受。要知道爱情是找到有一定三观认知和基础条件的,而不是建立在空中楼阁里面的。

要知道除了金钱物质之外,世界还有更丰富的文化、哲学、历史、科技、音乐,画作、小说等等丰富的存在;要知道金钱带来的幸福不是和金钱成正比的,达到某个点之后,再多的钱带不来幸福;更多的财富意味着更多的社会责任,意味着更多的安全防范需要,意味着要维持需要更多的时间成本等。

破局从小事做起,从价值观的系统学习开始。

多就是空,空即是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