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中,如何才能走顺?
这个问题,我也来好好思考一下。
感谢朋友邀请,今天趁听了一场古典老师的内部课,讲的是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
里面金句频出。
其中有一句话,让我影响深刻:
核心竞争力,就是一堆小手艺。
一开始我还不太认同这句话,因为在主流观点看来,核心竞争力,一定是一项特别突出的能力,别人做不好你能做好的。
这种思维还是专才思维,认为人只有在一个领域做到极致才行。
但回头想想,再加上古典老师补充的几句话时常在耳边徘徊:
技多不压身。
百分之四法则。
第一句话很好理解,第二句话我解释下,我们如果要在一个领域做到前百分之五很难,但是做到前20%却有机会,如果这个时候,你还能再扩展出一个领域,那么就有另外前20%领先的机会,也不会很难,这样两者相乘0.2x0.2=0.04,那么就能做到这个复合领域的前4%。
这条路径似乎就比前者要简单不少。
有人会说,我是不是要不断地拓展自己的小手艺呢,在我看来,取决于你的兴趣,以及时间管理能力,人的注意力一天就那么多,学了这个,另外一个就没多少时间了,这是时间成本,更是机会成本。
所以,就会出现哪哪都会一点儿,但是哪哪又不精通。
那么我们试图优化下这句话,一堆小手艺,是哪些名不见经传,别人不太注意,你却愿意多学一步的技能,学会这些技能并不用花费太多时间,但是却能给自己带来日拱一卒式地提升。
比如说,学好AI,就是这样一堆小手艺。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主要是位AI博主,平时也喜欢捣鼓各类AI工具。
最近就发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儿。
我儿子马上要上幼儿园了,要拍两寸证件照,但是我儿子比较调皮,要让他正儿八经坐在那里拍照挺有难度,在照相馆里,要么就不笑还皱个眉,要么就拍手大笑,始终找不到一张合适的好照片。
后面我拿到照片,看了也不满意,但是要再拍一张也难,于是我从照片堆里找到一张儿子笑得不错的照片,可惜这张照片他拍手了,正好双手在两腮之间。
我跟照相馆的人说,你给我的照片是半身照,请帮我切成两寸大头照,但是这样手就裁掉了一半,显得很突兀。
照相馆的人说这样处理不行,在他的认知里,就觉得这是一个废片。
我猜他也没怎么学过AI,所以我也没法跟他讲清楚,就说我有办法来处理这张照片,最后好说歹说,他终于帮我裁了,
然后我就通过AI的方式,瞬间把这个照片就就改成了我满意的效果:把手消除掉了,后面的肩膀还能很好地复原,看不出破绽。以下是效果图:
(为保护隐私,将照片做了AI漫画式处理,我儿子比这帅很多:D)
如果你也想学这个方法,见明天的文章,压箱底技巧放送,欢迎关注本号后并星标第一时间获取推送哦~
你会发现这个其实就是一个小的手艺,然后可以解决一个很棘手的一个问题。
这种小手艺多了之后呢,其实它就是一个小点,可能今天你在这个地方用到了一下,明天你拿另外一个手艺在另外一个地方用到一下。技多真的不压身呐!
我也在担忧,这家照相馆的老板再不重视 AI的话,以后真的可能会被淘汰掉了。
回过头来再想想我号“吴言不语零一二三”的初心定位,“传播AI科普,分享人文感悟,探索科技与人文的融合之道。”
那么我会纠结要不要局限于仅仅是写AI类的文章,但是我也很喜欢写读书类的文章啊。
我还是有过一段时间的犹豫的,就是到底要不要做一个垂直领域的账号,这似乎是更是主流的算法推荐,更愿意去推的一件事情。
但是今天听了这个古典老师说的这句话之后,我还是笃定我坚持走的这条路,要就做AI领域的前20%,和读书领域的前20%的这样一个复合型的账号,现在没有很好的流量,那也没有关系,我相信这是一个长期且值得坚持做下去的事情。
我相信我将吸引到的会是这样一帮跟我有相同兴趣爱好的朋友们。
因为我不希望掩饰自己,因为我就是这样的人,我喜欢有广泛的兴趣,我喜欢看各类的书籍,我不喜欢局限在一个领域,那么我希望我的公众号呈现出来的也是这样一个状态。
非常感谢曾经一位读者给我私聊的一句话:
他说我的号跟别人的AI号不太一样,是一股清流。
那就谢谢这位读者朋友,也谢谢古典老师,那我就让这股清流继续地绵绵不绝~,只争朝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