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厥阴病中,并不是一下子就到了“修道病”阶段,而且修道病也并不是最严重的,庄子把“辩论心”恶化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喜怒哀乐”(躁郁症,救世主情结)
过渡阶段(紧张兮兮的心理医生)
“虑叹变悊”(修道病)
“姚佚启态”(心理变态,“我没有这个意思”,心死)
从上面的箭头看出,修道病不是最严重的,但也不是最轻的啦。关于“躁郁症”、“救世主情节”、“紧张兮兮的心理医生”、“心理变态”这些书里都有很有趣的描述。
那什么人爱得厥阴病呢?JT以庄子的齐物论来解释,疾病是跟人的心有关,人要让自己的心好起来,一定要消灭自己所有的“辩论心”,否则就会用“代偿”的方法来加强你负面的能量,这样是没有办法好起来的。而一个人没有代偿反应的时候叫作“真”。
那什么是【代偿反应】呢?代偿反应在生物学上,简单来说就是当身体的某一部分功能缺失时,其他的功能会变得特别的好。比如,盲人的触觉就特别的敏感。而在修道病中,比方说一个人要克服自卑,通过在朋友圈中秀晒炫,其结果却增强了自卑与空虚感。
人如果活在代偿反应之中的话,人是听不到自己的,英文叫作“feeling tone”(感受基调),用庄子的话来讲叫作“真”:来自于灵魂深处的那个“真正的自己”的讯息、渴望。人跟feeling tone脱节,即“失道”可能有两种结果:一个是“人道之患”,一个是“阴阳之患”(就是你会生病)。
我们有没有办法消减自己的代偿反应?当然有。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