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学期班级共读书目,除了教材推荐阅读的一本~《寂静的春天》,我还选了夏丏尊和叶圣陶先生合著的一本书《文心》。这本书的风格就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用简单通俗的语言来讲解语言、文学以及怎样读书,读什么样的书,什么阶段该读什么书并结合了当时的战争时代的特征,从文言文,白话文到新体诗的变化以及大众,尤其是知识分子对于这种变化的见解,很值得一读。另外,全书分为三十二篇,也就是三十二个小故事,便于分解式阅读,也不会增加孩子们的阅读压力。以故事的形式来讲解语文知识,也会使孩子们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不会倦乏。
昨天的阅读课上,我检查了孩子们这学期班级共读的书籍——《文心》以及阅读课上重点阅读的《寂静的春天》。很好,每个班,只有两三个孩子没有带。照例,是阅读分组。为了改善以往的阅读小组人多,较乱以及发言交流局限的问题,与以往不一样的,我要求孩子的分组人数控制在四人,要求他们先想一想,和哪些同学的阅读习惯、阅读兴趣以及阅读速度比较接近,然后,四个同学自由组合成一个小组。孩子们很快便分好了小组,我没有急着进行下一个环节,而是让他们再来调整自己的小组,我给了一分钟的时间让他们自由调换。最后,我选出两位同学~马瑞晗和王志远来负责阅读课的事情(包括督促大家阅读课上带书、每晚的阅读,阅读课上的组织交流)

一切就绪后,从《文心》开始,我带着孩子们大致了解了这本书。通过读目录,通过读第一页和最后一页。师生共同确定了这本书一共有32篇。每一篇都是一个小故事,每一个小故事都是一个关于语文的知识。我们共同制定了班级共读的阅读计划。每天晚上阅读一篇,第二天语文课的前五分钟由两位同学来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另外一本《寂静的春天》是阅读课的专用书。延续上学期的阅读课,课上30分钟阅读,15分钟小组内交流。
当天晚上,学科交流群就晒出了孩子们的阅读打卡,从阅读打卡可以看得出,这本书,我选的很恰当,因为孩子们很感兴趣。




今天的课前五分钟的分享,更是让我感觉眼前一亮。孩子们分享的是三十二篇中的第一篇《“突然做了大人和古人了”》,这一篇讲了两个小主人乐华和大文刚入初中,接触国文的不一样的反映。在预习鲁迅先生的《秋夜》和媱鼐的《登泰山记》时遇到了读不懂的阅读困难,在和枚叔交流的过程中,明白了,大人的经验要大人才会真切地理解,古人的经验要古人才会真切的明白。得从文章中收得经验,学到大人或古人的经验程度不可。预习完了文章,两个人突然觉得,进了初中,“我们突然做了大人和古人了”。
一班的两个分享的孩子喜欢上了故事中的两个爱学习的小主角乐华和大文,更是情趣盎然的评论了这两个小主人翁,为小主人翁升上初中由衷的开心,也为他们进入初中对学习的重视而心升钦佩。小主人公意识到自己进了初中,已经是大人和古人了。而他们的阅读也要以大人的经验来理解文章。六班的两个分享的孩子则分享了读书方法,其中一个还对故事中两个小主人翁的学习方法所吸引,学习精神所打动。书中两个小主角的预习新课的认真态度也让他们开始反思自己的学习。
以前对带领孩子们阅读整本书总是感觉困难重重,而且不够深入。而今,我们又出发了,这一次,我对每一个孩子说,这是我们对自己的一种挑战,看看这32篇哪个孩子先读完,看看我们是否能成功完成这个挑战。读完32篇,读完整本书,我们在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