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觉醒》,认知影响选择,选择改变命运

在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物资极度丰盛,万物互通互联的时代,我们的认知也前所未有的广阔和多元。

我们接收到四面八方传递来的信息,也感受到了生活可以有更多的可能之后。却苦于身体只能困于当下的生活里。

我们羡慕别人的生活洒脱随意,我们开始抱怨自己的日子一成不变,就像一潭死水。

我们想要逃脱,想要跳出生活的旋涡,却发现身背沉重的枷锁,无处可逃,也无处可去,只能日复一日地在停留在原地。

我们玩着手机,刷着视频,无聊又无趣。想要努力,却没有毅力。

想要改变,却找不到方向。不知道世界运行的规则,不知道事物的构成,框架,不知道努力的路径,方法,也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能做什么,最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人为什么要改变?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全部都是从零开始,所有习性、习惯、模式也要从人性的初始状态开始发展。

而人的初始状态是混沌的,天性追求简单、轻松、舒适、确定,这种天性支配着我们的行为和思想。成为我们喜怒哀乐的生理起点。

我们身陷其中,却浑然不觉。

我们对自己的无知,使自己看起来像是一个“醒着的睡着的人”。

我们每天庸庸碌碌,每天浑浑噩噩,我们重复着一成不变的日子,每天面对着层出不穷的生活难题,疲于奔命,焦头烂额。

一边羡慕着别人的生活,一边自欺人地自我安慰。一边焦虑,一边后悔;一边认命,一边崩溃。

大多数人都会沿着“求学---工作---成家”的路线走完自己的一生。随着生活的惯性一直往前走。

年轻的时候,几乎没有人会觉得自己的将来能有多差,认定美好的生活一定可以来到。

即使是暂时说不清自己具体能做什么,也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一定可以过上理想的生活。

然而现实总是不会尽如人意。

在这份十足的信心陪伴多年之后,大多数人发现自己并没有变得特别和与众不同。

而是在不断被迫服从社会规则和应对生活的各种烦恼中,开始变得随波逐流,开始变得麻木无为。

每天过着按部就班的生活。没有多少压力,也没有多少动力。总觉得日子也还过得去,偶尔也会羡慕别人的生活,偶尔挣扎呐喊几声,而后又继续做着短视的选择,沉溺于眼前的安逸。

就像人坐在火车上睡觉,虽然睡得不舒服,但也还是睡着了。

迷迷糊糊到了一定的年纪,突然发现自己对这个世界已经无能为力了。梦想与现实的落差极大,生活和工作的压力緾身,而优秀的同龄人已经绝尘而去。

一时间,开始焦虑急躁而又如梦初醒。

为什么没有早点知道这个真相?

为什么没有在最好的年纪及时觉醒?

最后,不得不敲碎那颗高傲的心,在无奈和叹息中默默接受平庸的生活。过着不如意却摆脱不了的日子。


什么样的人需要改变?

人生是个单行道,无论有多少后悔,多少遗憾,都无法重新来过。

只要心中还有希望,什么时候开始都是最好的时机。

摩西奶奶76岁开始学画,80岁办画展;王德顺79岁走上T台,褚时健76岁开始创业种橙子。

人生没有定数,只要你想改变,只要你愿意去折腾,就有可能收获全新的自己。

对于那些缺乏耐心,急于求成、极度焦虑的人。

对于那些暂时缺少人生目标,过得浑浑噩噩的人;

对于那些想变好但只知道靠毅力苦苦支撑的人;

对于那些想掌握方法,改变现有生活的人;

对于那些想了解底层成长规律,主动创造成就的人。

“现在”永远都是开始的最好时机。成长是改变现状唯一的途径。

但是,却有很多想要跳出成长的陷阱,开始提升自己,想要为未来美好的生活做准备的时候,才发现,成长的路上困难重重,迷雾笼罩。

想勤奋,却总是敌不过惰性;想努力,却总是陷入低效的重复;想精进,面前却总是弯路不断;读了很多书,都忘了;付出很多努力,都白费了。人们好像掉进了一个惯圈:越使劲越困惑;越努力越迷茫。

每天有事情做不代表觉醒;每天都努力也不代表觉醒。真正的觉醒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渴望,立足长远,保持耐心,运用认知的力量与时间做朋友。


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差异是认知能力上的差异。

因为认知影响选择,而选择改变命运。

所以成长的本质就是让大脑的认知变得更加清晰。

对于一个聪明人来说,每一天都是一个全新的开始。管理好自己,是最有价值的投资。而行动,永远是达成目标的唯一捷径。

从今天起,从现在起,去做一个不断精进,坚持自律的人。

人一切的痛苦,本质上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而自律,成长,才是解决人生痛苦的根本途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