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房子经历30年的岁月,也从一个新房子变成了一个老房子,就像一个耋耄老人一样,也逐渐的的出现了各种问题——漏雨、线路老化等。
父亲在的时候,房子出现问题,总是父亲四处找人维修。父亲走了以后,我面对这些轻而易举的问题,居然有些手足无措。因为我早些时候求学在外,常年不在家,故乡早就有点陌生了,也不知道找谁去修。
我依稀记得一年前,我外出了一段时间,回到家就看见西屋的屋顶还有墙壁上有一大块水印,下面桌子上的书被水浸得邹巴巴的————我家房子漏雨了。
当我发现我家房子漏雨后,不知道该找谁去修,就一直拖着。直到有一天,我眼看着又要下雨了,开始有点担忧起来。就在这时,我刚好听见外面有走街串巷,吆喝着修补房屋的。我就来到大街上询问,一问修个三四米也才300块钱左右,也不算贵。我就让他们拎着工具,把我家的房屋修补修补。
修补后的一两天里,我感觉有点不太对劲,如果修补三四米就需要300块钱左右,那么我父亲以前修补整个楼顶得有二三十米,不得几千块钱,我父亲当时好像也没有花那么多。
我意识到问题后,就借着还要修补房屋的理由打电话咨询了一下在同一个村的表哥。当然了,我没有把我被骗的事情说出去,只是说我家房子漏雨了,应该找谁维修。我表哥就说村东边以前卖豆腐的就修,只需要两三百,就能把整个屋顶都补一补。
我知道价格后,顿时不免有点郁闷,不过也感觉有点幸运,幸亏我没有让修整个屋顶。
随着夏天的到来,在星辰映衬的夏夜,家家户户又要打开窗户,散一散房间里的闷热,而我家却不行,因为我家的纱窗坏了,如果打开窗户,晚上估计要被蚊子叮的一整夜也别想睡了。
我就开始琢磨着把坏了的纱窗给换了。这次,我记住了上次的教训,先跟周边人打听村里有人能修吗,价格大概多少?
经过多方询问,我找到了村里能修的人,也联系好了维修的时间,只是需要的材料要我自己去买。我就趁着周末有空,顶着夏日的太阳,开车去一个装修材料市场买材料去了。
我刚停下车,在装修市场入口处,一个坐在店铺门口的大概四五十岁的中年妇女远远地就问我来买什么?我停好车,就朝那个妇女走去,我说买纱窗上的尼龙纱,并探着头朝她店铺里面看去,看了会说:“你这里面也没有啊。”
她朝路对面的一个店铺指了指说:“我那个店铺有。”我跟着她来到店铺,她拿出她家的尼龙纱,说:“这是比较好的纱窗。”我问:“多少钱?”她说:“5毛钱一平。”
我拿出电话,转身与店铺老板拉开一段距离,准备跟给我装纱窗的师傅咨询一下价格,结果电话没有打通。我就说我还要买其他东西,回来再买。其实,我是打算去其他店铺问一问价格。
我跑了两三家了解到尼龙纱一般3毛钱一平,那个老板居然向我多要了一倍的价格。于是,我也就没有回去,直接在一家相对便宜的店铺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