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思考力》引发的思考

上周读了《思考力:潮爆东京大学的思维公开课》,觉得打通了最近遇到的一些小困惑,也能够和之前读过的一些书联系起来,所以写下这篇文章,就当是整理一下思路。


平心而论,刚读完第一遍的时候,我的感觉是有点懵懵懂懂,好像读完了每一个文字,又感觉没有捉到什么精髓。于是我用“整读法”强迫自己写了一篇笔记,总算是搞明白了书中的一些重要信息。这再一次证明,动笔确实能够帮助自己理解书本内容的,尤其是使用一些结构性强的模型化笔记方法效果更为显著。

作者认为,应试教育培养的是一种叫做“实现力”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率地解决具有标准答案的问题的能力。回顾一下我们自己的考试经验,大多数都是先做容易做的或者分值高的题目,然后回过头处理那些比较难解答的问题。这种“实现力”在应试阶段是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准,它能够帮我们迅速掌握知识并解题,但是作者认为如果只拥有“实现力”是不够的:

(1)应试教育阶段,碰上难题,我们的最优化选择是跳过,去做一些比较容易的题目,从而拿得高分。但是在大学阶段,我们需要对一个课题进行长久的深入思考,要能够从现象追根溯源找出本质,这个能力他称为“思考力”。高中毕业后,衡量一个人是否优秀的尺度也就从“实现力”转换为“思考力”了。如果不能从原来的思维模式中跳脱出来,就会感到迷茫、消沉,从而陷入恐慌之中。许多高中学习优秀的学生后来默默无闻了,就是因为思维没有转换过来。

(2)“实现力”在社会上的施展空间很小。因为进入社会,很少会有谁来帮你“出题”,我们往往要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许多问题并没有一个唯一的标准答案。在社会上,我们需要的是一种独立寻找研究课题,并用自己的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寻找一个还过得去的解答方案。作者称这种能力为“独立思考和创造的能力”,简称“创造力”。

“实现力”,“思考力”和“创造力”之间的关系如何呢?作者认为,他们是一个金字塔关系,实现力在最下面一层,是思考力的基础;思考力又是创造力的基础。思考力和创造力是表里一体的能力——我尤其认可这句话,思考力由表及里,创造力由里及表。

作者认为,人如果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问题并将之成功解决,不但能力会得到提升,精神也将完成华丽的蜕变。有些人天生拥有这种能力,但并不表明这种能力不能后天培养。如何培养这种独立思考和创造的能力也就是本书的中心。这种宝贵的能力包含三个要素: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永不言弃的精神。

首先,我们谈谈发现问题的能力。

“发现问题的能力”指的是从“不知道哪里不知道”的状态过渡到”已经知道问题所在,只是还没有答案“的状态。用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从盲区发现问题“,比如说牛顿和苹果的故事。

如何落实到日常生活中来呢?作者认为,我们应该珍惜自己平日里产生的疑问,如果能立刻找出答案的就马上思考,不能立刻找出答案的就要记录在笔记本上。重要的是和自己对话,将思考变成行为习惯的一部分。长此以往,我们对生活的感受度会增加。对于我来说,我只要在晨间日记里面设置一个“今日好奇/疑问”板块就好了。我可以结合《晨间日记的魔力》和《好好学习》里面的方法进行个性化定制。说句题外话,晨间日记真的有魔力, 至少对我来说有用。

解决问题的能力,作者讲得比较多的是让问题核心浮出水面的”信息分析法“。简单描述如下:首先,找到一个研究课题。然后查询资料,定期研读,区分我们已经弄明白和尚未弄明白的信息。对于已明白的部分,我们应该用自己文字整理核心内容并记录到笔记本上,然后删除信息源。不明白的部分继续查找资料。如此反复直到弄懂问题本质。解答问题的时候,拆解问题各个击破的方式有利于找到答案。如果思维进入死胡同,我们可以自问“事情本来应该是什么样子?”, 回到原点重新开始。回到原点并不意味着前功尽弃,之前的思考会成为智慧存入大脑。我们对“回到原点”的抗拒理由其实是心理上的。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弄懂以后删除信息源”,作者认为,已经搞懂的东西不要出现在眼前,不仅容易分散注意力,还占用“大脑内存”,挺新颖的。

关于“永不放弃的精神”,作者强调了永不放弃的“长跑型思考体质”,告诉读者,对自己选择的问题不要放弃,坚持思考到问题解决为止,能给大脑带来丰富和深刻的满足感。有些人从小喜欢问为什么,对于自己提出的问题不理解透彻誓不罢休。外人看来,他们的反应迟钝,其实是他们钻研得太深,这就是所谓的“大智若愚”。我觉得这里的亮点是“自己选择的问题”。

我们还要警惕过去的成功经验对自身的束缚作用。想要重现成功体验是人类的天性,所以我们在选择课题的时候,会自然地偏向那些能用过去给自己带来过成功的工具和方法。如果那些工具和方法不能解决新的课题,我们很可能会回避那些课题,这就会限制了自身发展的无限可能性。

除了这些操作层面上的方法,作者还呼吁我们不仅要珍惜孩子的好奇心,也要“珍惜成年人的好奇心”。这句话非常打动我。生活中许多人认为好奇心是小孩子才有的,成年人拥有好奇心好像是件很幼稚的事情,更别说要去“珍惜成年人的好奇心”了。

书本看完了,按照“整读法”的要求,我需要导出一个行动。我导出了两个:第一个是修改“晨间日记”模板, 设置“今日好奇/疑问”板块;第二个是用“信息分析法”去分析怎么读书,目前我买了不少关于读书的书籍,我需要做一个信息图表好好梳理一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强悍电器阅读 906评论 0 0
  • 南方的天气和北方有着质的差别,空气的潮湿度,人群的品质差异,就连街边的林木也有着明显的差距。 那南方的女子...
    一心跟从阅读 3,882评论 0 0
  • 昨晚下班后,和之前的同学打电话问现状,我们朋友七年,她说现今分割两地,但是当有人也喜欢看书或者写作时,她总能想起我...
    老叶子leaf阅读 4,158评论 1 1
  • 难得的今天一大早出门,漫天白雪飞舞,老天满足了我昨天对雪的那满满的相思,一瞬间就了了我的心愿。 因为工...
    美妙人生N阅读 3,214评论 2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