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人生:不在乎身外之物,不被别人的评价左右,顺其自然。

一辈子最大的幸运是在年轻的时候,

脱离了浑浑噩噩的生活,

脱离了懒惰惯性的轨道,

不被别人的评价左右,活出真实的自己。

1、我在成长旅途中的一次美丽邂逅。

中学时代略显内向的我,常常一个人走路上下学,在同学的眼里,我总是不合群的那个。

记得新学期开始时,身旁的同学跟我约好放学一起回家,我有些迟疑,但还是应承下来。

回家的路上,全程尴尬。

他试着跟我聊天,“你说刘老师怎么总是喜欢拖堂啊?下课了还讲个不停,那还有人听,大家都想着玩、想着回家了,你说是不是。”

我回答“嗯,是的。”

我脑中的念头不断涌现:“我该怎么回复他?这样简单的回答他,可以吗?”

“他的脸色好像有些奇怪,难道是因为我刚刚说的话吗?”我尴尬的左右扫视着,不敢与他的眼神相视。

他接着说了几个事情,我都是“嗯嗯、呵呵、是的……”我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脑中的想法。

最终在对方尴尬的神情下,沉默的气氛变得更加怪异,相约的结伴同行变得不欢而散。

我也想像其他同学一样,有说有笑的一起回家,但内向的我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我脑海里那些古怪的念头,也让我很不自在。

不知道是否有人跟我一样,总会因为情绪的波动,脑海里不断蹦出很多负性的想法。

那些无法遏制的“邪恶”念头,我虽然能用道德的标准克制自己,不让这些念头变为现实,但却无法控制它们不断的涌现。

但幸运的是我能在学习的道路上遇到心理学,并接触到心理咨询师的这个领域,从而促成我逐渐的改变了自己的思想与行为模式。

学习心理咨询师的三年时间里,极大的改变了自己在面对负面事情的心态,也改变了深埋在我心底的自卑心理和负性思想。

当我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时,当我能为生命的继续运转而心存感激时,我便成就了完整的自己。

我不在需要思考怎样回答他人,只需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即可。

心理学中有一个钟摆理论,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钟摆理论:人生就是在痛苦和无聊这二者之间像钟摆一样摆来摆去,当你需要为生存而劳作时,你是痛苦的;当你的基本需求满足之后,你会感到无聊。

这种略微悲观的观点,我并不认同。

我认为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美好事物,自身成就带来的喜悦,亲人朋友带来的情感满足,这些都是可以摆脱痛苦与无聊的正性体验。

如果悲观成了习惯,心灵就像上了枷锁,没有一刻解脱。唯有放下悲观念头,才能体会到生命的自在与幸福。

2、体验人生的观念,助我形成自己的价值体系。

我在学习徐凯文老师的咨询伦理课程中,涉及到个人价值观的描述,让我印象深刻。

徐凯文老师表达了他认为年轻人看待世界应有的价值观,我非常认同这些的观点。

“人生是用来体验的”

“年轻人要有志向”

“找到自己喜爱的工作,并为之奋斗。”

我以前总认为自己极为普通,没有特长与专业技能,哪有什么资格谈愿望、志向那么高层次的事情,那不过是“成功人士”追求的高大上目标而已。

我环顾周围的许多人,每日都在社会压力、家庭重担、繁琐工作下痛苦的活着,他们时刻想要改变自己现状,但越是挣扎越痛苦。

社会的现实生活不断告诉我们,连最基本、最现实的问题都无法解决,谈什么愿望,志向的,都是些空话。

这使得在很多人看来,人生的意义就是赚钱、享受、满足自己各种的欲望。

但我在学习心理学后,让我看待世界的视角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我喜欢李银河老师说过一句话“生命放在宇宙间的位置来看,人无论如何都找不到生命的意义,人不过是宇宙上一粒微尘而已。”

以这个角度来看,人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的视角看待眼前的世界,那是多么的可笑。

我们自我安慰的方法便是为自己的存在自赋意义,找一些自己喜欢的价值去追求,去享用,将这些价值赋予自己的生命,并融入自己为人处事的价值体系。

世界上宣扬的以金钱至上、物质极致享用,都是虚无且空洞的。

而只有自己内心最深的精神力量,才能使我们感受到存在和价值。

我接纳这些价值观后,我也开始慢慢改变了对于成功人士的想法。

我认为的成功人士“拥有着平静欢愉的气质,快快乐乐的享受非常健全的体格,理智清明、洞彻事理、意欲温和、心地善良,这些都不是身份与财富所能促成或代替的。”

也许这是个极难达到的境界,却是激励我砥砺前行的人生目标。

生命的用途并不在长短,而在我们怎样利用它,许多人活的日子并不多,却活了很长久。

3、即可独处快乐,亦可与他人同乐。

爱因斯坦:“做一个独处(孤独)的人,它给你时间去惊叹,去追寻真理,去享有神圣的好奇心,它使得你的生活值得一过。”

我对待朋友的方式,可以用现在一个心理学词来形容:“讨好型人格”。

我曾经认为跟朋友间的友谊,是需要我主动联系对方,并对朋友的求助无条件帮助所维系的。

所以我经常花费很多的时间,给我认为的好朋友们逐一打电话,当时我认为自己有责任去打电话维系大家感情,因为我害怕失去这些珍惜的友谊。

慢慢我的朋友确实变得很多,不过我们只是聊着一些尴尬且没有营养的话题,或是听着对方不断的吐槽和抱怨。

越是极力想去维护这些情感,越是让我觉得疲惫不堪,心里的很多话反而没人可以倾诉。

一个人的孤独,都是从这些与别人无法说出口的事情堆积起来的吧。

渐渐的我明白了,友谊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不断敲打,而是两颗心真诚相待、和谐平等的存在。

经历过时间历练,让我能鼓足勇气面对自己真实的想法,也让我明白人最重要的是他能找到自己的真实需要,不在想着迎合他人。

我的意思不是让自己变得孤僻,不去跟人交流,矫正过往,这就变成了另外一种极端。

我认为人是需要自己的独立空间,同时也要有与自己独处的时间,不要被复杂的社会关系占据了你所有的心力。

我希望将自己独处时间,用来寻找自己最喜欢的事情,找自己最喜欢的书看,找自己人生的道路。

我庆幸自己能这么早的醒悟过来,没有把时间和生命过多浪费在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上。

我要永远充满热情,去体验不同事物带给我的独特感受。

做一个既可自处愉快,亦可与他人同乐的人,这就是我想要的“体验人生”。

文章作者简介:心流向上,终生学习践行者,心理咨询师,写文章的心流是对于事物深刻感知后的自然流露。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