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拾记‖语文式的栖居(程翔老师的语文教育观和教育实践)

1、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文化人。

语文教师,是以比较深厚的母语修养作为文化根基,能够广泛吸收外来文化,并拥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具备一定教学艺术的文化人。

教师要成为文化人,首先要大量阅读中国传统文化原著,其次就是具备写作的能力。

中学语文教师的学问,不仅仅表现在语言、文学修养上,还表现在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上。

2、语文教育的文化使命可以表现为弘扬“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和构建“个体文化”两个方面(文化立人和人格塑造)。

3、合格的教师把学生教得像教师,优秀的教师把学生教得像学生。

教师教育学生,不能要求学生必须按照教师希望的模式成长,而是顺着学生本来的样子加以引导,成为具有学生自身特点的学生。

一个教师一旦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程序性知识体系(怎么做的知识,可立即转化成能力),他就比较成熟了。

4、语文教育就是从语言和文字的角度给学生奠定了一个文化底子,汉语文教育就是从汉语言和汉字的角度为学生奠定汉文化底子。汉文化是中国人的母乳。

语文教育是一项十分精细的精神活动,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语文实践活动,是以语言和文字为载体的实践活动。

语文是一种具有复杂精神因素的交际工具。

语文教育的人格熏陶,不是靠说教实现的,而是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揣摩、涵永和感悟来实现的。那些生动感人的语言文字渗透到学生的情感世界中,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潜移默化,滋养浸润,沦肌浃髓。

不抓语言的教学容易出现课堂走空。

5、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既不是单纯寻找作者原意,也不是单纯地发表学生个人的见解,而是实现对课文客观面貌的“基本理解”(课文所呈现的文本结构,必然蕴涵着一个“基本理解”,从教学论的角度看,它是课文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有机统一)。

“基本理解”不能靠老师奉送,而是由学生一步一步地渐入佳境获得,体现课堂生成的效果。教师的任务是搭建“引桥”,进行铺垫。

6、教师的教学艺术在于合理地把握“度”。

——摘录自《中国语文人》之《程翔:跋涉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上》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