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音禅宗:炷香增福

唐朝的宰相裴休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他的儿子裴文德,少年得志,年纪轻轻就考中了状元,被皇帝封为翰林。裴休历经宦海沉浮,不希圭己的儿子过早地卷入政治的漩涡,因此极力劝说儿子到寺院里修行参学。

在送儿子去沙门的路上,裴休还写下了一首诗一“含悲送子入门,朝久应当种善根。”裴文德来到寺院,先从行单(苦工)上的水头和火头做起。这位皇帝钦点的翰林学士,整日在寺院里挑水、砍柴,弄得身心俱疲。

时间一长,心中难免会有些嘀咕,不时地埋怨父亲把他送到深山古寺里来做牛做马,是父命难违,只得强自隐忍。一天,裴文德去溪涧边担水,他担着水趔趄着走在山路上,好不容易来到寺里,火头僧就命令他去劈柴。

他终于忍耐不住,满怀怨恨地发牢骚道:“翰林担水汗淋腰,和尚吃了怎能消?”寺里的住持无德禅师碰巧听到,他微微一笑,随口念了两句偈语:“老僧一炷香.能消万劫粮。”裴文德心里一惊,从此收束身心,苦劳作役。


儒者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自励,禅者更应该从卑贱作务、苦役劳动中身体力行,磨砺意志。

佛教重视苦行头陀,劳役历练。“行得深海底,堪立高山顶。”所谓高僧,都是那些甘为众生做马牛的“凡僧”。凡是自吹厉害、自称大善知识天下第一不可一世的人,肯定不是真正的禅者。

品禹音儿童国学,赏中华传统文化!中国儿童国学第一品牌!更多资讯请关注“禹音儿童国学”微信公众号。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唐朝名臣裴休,进士出身,后来官至宰相。他对佛教信仰十分虔诚,与禅宗有深厚的因缘。在中国禅宗史上,他与自居易、李翱、...
    禹音阅读 3,555评论 0 0
  • 笑了 哭了 墙角的玫瑰开了 天冷了 晒晒太阳 天热了 吹吹凉风 一片乌云 遮了太阳 一堵墙 挡了风 咱只有 对着那...
    岁月之平凡阅读 3,707评论 73 66
  • 农历七月十二,阴 这几天天气都错,走在路上都比较凉爽。昨天早上送完女儿,看女儿平静进幼儿园,然后回来的路上感受着凉...
    玲萍阅读 650评论 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