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昨天上午听了杨副校长的公开课之后,一直都在思考如何才能做到把课堂学习的主体交给学生,教师主要是起引导的作用,既可以解放教师本身,避免满堂灌,又可以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在不知不觉中,一直都思考着在自己的课堂上改如何做呢?所以在今天的课堂上,也稍微尝试了一下,结果发现对于学生情况的了解和教学环节的掌控完全出乎我的想象,一团糟。于是,瞬间又被打回原形。

课后冷静下来认真反思,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课前的准备不够充分。对于学生情况不够了解,只有深入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包括学习状态、态度和热情度,才能够制定如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的策略。

第二,缺乏经验,放不开。总是害怕学生听不懂,学不会,越是这么想就越是放不开,在课堂上就会忽略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变成了满堂灌。

第三,对于教学环节处理不够细腻。也就是备课不够充分,缺乏有效的方法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去突破重难点,以及没办法确定哪些环节可以又学生自主独立完成。因此,在课堂表现出来的依然还是以教师为主体,自个讲个不停。

教师在课堂上讲太多,忽略了学生,造成学生在课堂上无事可做,干巴巴地听着老师讲课,那么学生就会很容易开小差,甚至打瞌睡。

如何将课堂的学习主体还给学生,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提高自己教学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