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一个感情的港湾,成长的摇篮,灵魂的栖息地,家的井然有序,能让一家人生活在井井有条的房间里,心情自然舒畅,生活的质量也会相应提高。家是让我们安心、幸福的所在,但是一旦没有用心对待它,它就会出卖你的生活层次,揭露你人前光鲜亮丽,人后垃圾满地的一面。什么样的人,住什么样的家,一个人的家彰显着他对于生活的定位,也决定了他的生活品质,它与大小、贫富或其他一切都无关,只与你想要的生活有关。一个干净整洁、满室生香的家,不仅能带来生活上的满足感,而且也是你精神面貌的极致展现。它可以让人心情愉悦,在不经意中找到无数关于幸福的细节。反之,如果你的家邋里邋遢、堆满垃圾,你还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去对待生活呢?
每个人的家里,不管装修成什么样的风格,面积大小和布局有何不同,最终都会展露着你生活过的痕迹,以及一个人最真实的生命状态,你潦草对待,选择了浑浑噩噩和将就,生活必定精致不到哪里去;你用心装点,让家里时刻保持舒适与温馨,生活一定处处充满惊喜,给予你更多意外的回馈。你所居住的环境正是你自身的折射,你的人生其实就像你的家。家的状态,最容易暴露一个人的生活状态,一个干净整洁的家的背后,一定有一个勤于打扫、讲究生活质感的人。
家不是宾馆,对于每个人来说,最舒服最放松的地方不应该是远方,而应是自己的家,温馨舒服不取决于豪华奢侈而全在细节:洁净的细节,视觉的细节,感官的细节。有人说过一个家全靠着男人,男人是家的顶梁柱,是主心骨,说的不错,一个家男人是很重要,而我认为一个家要靠着女人打理经营才能蒸蒸日上,一个爱打扫的女人,也一定是个勤劳懂持家的女人。因为她的辛苦,让一家人生活在收拾得井井有条的家里,需要找的东西能够很容易被找到,心情自然舒畅,生活的质量也会相应提高。真正干净的女人,不仅会把自己打扮干净漂亮,还会把家收拾得整齐洁净。而只顾自己表面干净的女人,本质上还是邋遢。家里干净的女人,更懂生活,整洁的屋子是女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脏乱的环境,最影响人的心情,懂生活的女人,绝不允许家中一片狼藉。在中国,打扫的智慧源远流长,譬如“妇”字的繁体字,便是女人手持一把苕帚,可见,一个会持家的女人不仅会把家打扫的干干净净,而且也会将家收拾的井然有序,把每件东西放在它们该放的位置,为我们在日后的寻找和使用提供方便。
由“日本清扫学习会”创办人键山秀三郎所著的《扫除道》,是一本探讨“清扫哲学”的书籍,其基本精神就是“凡事彻底”、“感恩惜福”。“重要的是面对问题时不逃避。”扫除看似一场简单的体力劳作,实则内蕴深沉的人生智慧,打扫的过程,就是处理、选择、扬弃的过程,是你与环境的互动,整洁的环境明显显示你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打扫能改变人心、事业、家庭、社会……平凡小事,一旦彻底做好,就能产生非凡的力量。心浮气躁的时候,就借助扫除来调整心情,扫除是取舍的智慧,是结构式的思维,是对人、物品、空间之间关系的认知体现。每当有烦的事和情绪时,请打扫家吧,我们外在的环境是内在的投射,那些脏乱臭代表的是内在的负能量及情绪堆积,清理家就等同于清理大脑中的垃圾,仿佛扔掉那些闲置杂物,就扔掉了那些焦虑,断舍离和大扫除变成了减压的方式,打扫的过程就是和过去的自己对话,在舍弃一部分后也控制住了自己剁手的冲动,不知道自己物品的数量,不了解自己的心动点,不但会造成巨大的浪费,同时也是对自己所拥有物品价值的亵渎,虽然我现在对于心动的概念依然不算特别清晰,但已开始慢慢摸索日常生活中的心动的感觉,逐步提高对生活的品位。
每一次打扫房间,都是对自己内心的审视。丢弃掉不必要的杂物,就像毅然丢掉拖累你的回忆;添置更有质感和品味的东西,让家慢慢接近理想的样子。在这个过程里,发生变化的不仅仅是房间,还有心态,人很容易沦为欲望的囚徒,如果你这也想要,那也想要,永远都是欲求不满,就会逐渐丧失自我,让整个生活都被满满的欲望所支配,无法从物质的羁绊中挣脱出来。舍不得丢弃无用的东西,总是任由乱糟糟的事物来消耗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有放不下的执念,戒不掉的欲望,生活自然如一团乱麻,剪不断,理还乱,纵然过着人人羡慕的富裕的物质生活,实际的生活质量却十分“贫瘠”。这个时候,不妨认真地问问自己:这样的生活真的符合你的期待吗?冰箱里过期的食物,买来从没穿过的衣服,看了一半还在积尘的报纸刊物,困扰已久却仍然解不开的心结,不值得留恋的前男友......当所有的琐碎聚集在一起,视觉压力和心里的负面情绪越积越多,又有谁能“处乱不惊”,活出生活本来的模样?学会彻底放下,与过去潇洒地告别,才是你迎来崭新生活的起点。儒家讲“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现实中我们发现一屋不扫,的确难以扫天下,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俯身一扫,净土一方。除了环境的清洁以外,身心清洁同样有助于去杂除尘,让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从而变得更加阳光与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