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人辞多,吉人辞寡

图片来自网络

有时候想心静,搪塞自己去看点儿书。

可惜看书的速度,真的都快赶上树懒了,慢得都忘了想去探寻什么内容的。忙工作是一笔借口,忙孩子是一笔借口,还有什么更好的辞再借给自己呐?

把做运动、看电影、看小说或是写故事,当作让大脑休息的另一种方式,于是一口气又从图书馆借了几本;不过,已经超期了好多天,看来21天并不能完成那些原本信誓旦旦想完成的量,呵呵,太高估自己了,属于任性的范畴。


大多数人还是不能很任性的活着,安妮宝贝的《彼岸花》里,乔亦或南生,都属于内心有些任性的质地,不过看似无拘无束、随心所欲、放荡不羁的生活,超脱尘世、不屑世俗的任意爱恋里,那些的字里行间,总透着那股潮湿、混乱、破坏式的自我成长,甚至有些颓废的味道,让人闻着不舒服,有些窒息,甚至还很血淋淋……

如果是年轻一二十岁的自己,去看到这些文字,肯定是很赞同:是的呀,生活就是阴暗的、灰蒙蒙的、东奔西走、看不到归宿,孤独如影随形,哪怕站在人群里,还是包裹着无力的孤独,淅淅沥沥的心情就如这三月的雨天……

现在的自己,已经没有这样强烈的认同感了,呵,应该庆幸自己没有在不成熟的时候,去读到那些故事;虽然现在依旧不成熟,但起码可以懂得,懂得还没有享受孤独的自由与任性,懂得应该多接受点阳光,还有治愈系的温暖照射。

决定不用等到在阴雨天看完它们了,一并去送还回图书馆吧;自带阴郁体质的人,真的不适合再多看这些故事,压抑感超负荷。


换一种方式让脑子休息吧,听听《朗读者》的新一期,就像喝一杯暖暖的奶茶,适合雨打窗棂的午后。

一个人,一本书,一段故事,董卿带来的每一期的内容,都会让人心生无数的感触。她用短短的聊天方式,开启每一位参与者的故事,来者选读的文字,既诠释了他(她)自己的心情,又带领屏幕内外的人,再次经历文字对灵魂的洗礼;生命的意义、亲情的可贵、爱情的真挚、事业的追求、自然的伟大……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字无所不能包含,甚至可以用戏曲的独白来朗读诗词,妙,真是绝妙!

看完一段段故事,听完一段段朗读,虽然飚横出许多傻傻的可笑的泪在不停擦拭,但心堂里却流着温暖与希望。

文字与文字的区别,可能就如人与人的区别一样,总有许多截然相反的面呈现。不太会表达的人,看到有力量的文字,一句顶了一万句!

刘震云那天“吝啬”而有力的话语:

“……其实,说的着和说不着,不在于话语量,而在那些特别的一句话本身,就像臧克家先生说的,有的人活着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其实书和电影,都是为了让那些应该再活一回的人,重新在书里和电影里永远地活下去……”

嗯!应该再活一回的人,任性的时候,重新永远的活下去,不废话、不啰嗦的活下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2016年6月16日 深圳 星期五 暴雨 最近连绵的暴雨天气,让人浑身都是软绵...
    罗鸿鑫尼阅读 403评论 0 2
  • 美术教育是西医, 美育教育是中医。 ——这不是鲁迅说的 是我说的
    策画阅读 14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