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拾月星河
我不曾熟悉霞浦,拿出紫菜的包装看看,标注的产地多是霞浦。我也未曾涉足福建,于是,靠着想像,认定那儿是不错的地方。
除夕过后,福建霞浦,我来了。
浙江省与福建省相邻。大年初一凌晨五点,从杭州市出发沿着浙东地带一路向南,途径金华市、台州市,过了温州市进入福建省。再往南开,途径福鼎市后便到了宁德市,霞浦是宁德市下属的一座海滨海岛县城。
浙东的宁波市、台州市和温州市是沿海城市。尤其温州市,自然风貌、风土人情、饮食习惯与闽东有几分相似,但闽东的气温更暖一些,方言上也比浙东方言更好理解。
从小深居内陆,对海的向往比较强烈。喜欢逛农贸市场,喜欢驻足海鲜摊位,不讨厌海鲜的腥气,认为是一种新鲜,喜欢收拾鱼虾,喜欢吃贝类。对海洋知识感兴趣,爱看纪录片,中学读过《海的女儿》,做梦也总是梦见奇妙的海洋生物。
所以,海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
前年去过一次台州温岭,第一次在六月亲近黄海,身处七彩的小箬村中,美的不像话。第二次,在七月去了象山,在海边的礁石崖壁上发现了小小的藤壶,太小不适合食用,没注意退潮时间,其他海物无一所获。但,第一次海岛之行很是快乐。
这次来到霞浦,下午三点海水已经退潮,细软金黄的沙滩上人们熙熙攘攘,海边风大,尽管气温十几度,仍然很冷的。在海边穿什么衣服的人都有,我们穿的是棉服,单靴。还有人上身穿着棉服,赤脚穿人字拖,拎着塑料桶塑料铲,频频低头探索,悠闲的走在沙滩上。海水层层叠叠漫过,她的脚被打湿后白亮亮的,老远就能看见。
海天一体,蓝天白云,蓝海白浪,仿佛天地间没有了它物,只剩下我们尽情玩耍。因为已是冬季,退潮后的沙滩只有贝壳可以捡。揉开细软的沙,翻开一片片半埋在沙滩里的贝壳,白色、紫色、花色。捡起贝壳,在海水里涮涮,干净透亮,收入囊中,捡到什么样的都很惊喜。
不想只捡贝壳,带了根树枝,在沙滩上挖一挖,一个个小沙坑里沤着清亮的海水。沙虫退下的皮,像枯树枝似的立在沙滩上,露出小小的头儿来,不了解的以为是什么鲜活的海货。手被海水拔地冰凉,往袖子里缩了缩,两只手互相摸摸温热的手脖,感到暖和了不少。接着挖,继续走。
走到沙滩的边缘,发现一群人在细碎的礁石上搬开石头翻找,好像找到什么宝贝,装进了塑料桶。我们也加入其中,原来是石头蟹!只要搬开一块稍大一点的石头,就会发现兵荒马乱的一群石头蟹,它们的体色偏灰偏红,跟海边的礁石类似。体型都不大,最大的有一块橡皮那么大,最小的有手指甲那样小。石头一翻,它们没有了栖身之所,慌忙逃窜,速度惊人。待你要去用手捏住那些来不及逃跑的蟹时,它们只好伸出钳子,迎面而战,但是基本都是手下败将了,钳子的咬合力比较小,即使被它钳住,也不疼。
而且翻石头,抓螃蟹的乐趣,已经把什么都冲抵了。
但是要记住,去翻那些不太大的石头,表面较为光滑,菱角圆润的。那些更大的礁石上布满了生蚝壳,像一把把锋利的小刀子,容易割伤手臂。
在海边抓了会儿螃蟹,收货满满。赶海的快乐已经体会,临走时将它们放归石滩。从石滩走回途中,捡了几块海石,现已带回家中,当做纪念。准备买支油漆笔,写上几个字:2025年正月初一,拾于福建霞浦。
离开高罗沙滩,夕阳西下,附近村子里的一只土狗随我们走了一段路,心情无比的放松。再次出发,来到海尾角,海风中蓝白色的建筑,像是到了希腊的圣托里尼。走一个下坡,爬上海岛,这边风更大,但是景色很美,天完全黑了,游客都走了,村子里的人在家里吃饭看电视,黑夜的海他们习以为常。而我却是第一次感受,吹吹海风拍拍夜景,别有一番风味。
晚上回到市区,在沿街一家挨一家的海鲜大排档里吃到了正宗的滩涂海鲜。笔架藤壶、海鱼及各类贝壳,目不暇接,都很新鲜,价格也不贵。除了海鲜,还有沿街售卖的春香,很甜,没有一丁点酸,这是当地的物产。
霞浦的山与海,霞浦的海上农田,彩色浮漂,海鲜,小吃,水果,热情的店老板,给我留下深深的印象。
离开霞浦继续南下,有福之州,继续西行,武夷山天游峰,都令我流连忘返。
这个春节,闽东之行,不虚此行!期待下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