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数枝开”辩护

齐己《早梅》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去,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

这首诗如果纯粹意译的话,大概是这样的:

在这寒冷的冬天里,大部分的树木都要被冻的折断了,可梅树的根却提前感受到了地下的暖气。

昨天晚上,在村子前面深深的积雪中,开放了一支美丽的梅花。

风把它的一股幽香传递开来,就连禽鸟也闻到了这梅花的幽香,来窥一窥这幽香的源头。

等到明年,想必它也会像今年这样,早早的在映春台这里开放吧。

但是,这不是齐己的原诗。原诗的颔联是“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而我们现在看的版本是“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为什么改了一个字呢?

有一次,齐己遇到了郑谷,于是就把这首诗拿给他看。郑谷看后,说道:“‘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意思就是“数枝开”显不出梅花之“早”,不如用“一枝开”好。齐己为此很佩服郑谷,以后便尊称他为“一字师”。

但是,在我看来,这个改动是欠妥的。

第一,这么一改之后,诗倒是对题了,可是上下文又不相符了。其中最明显的就是颔联与颈联有一处对不上的地方:上文说了,只开了一支梅,那么它的香气怎么会飘散的那么明显呢?何况梅花的香气还是属于“幽香”呢?就算此处是用了夸张的手法,那夸张的也要有点限度啊。如果换为“数枝开”,上下文就会更相对了——毕竟,齐己当年改诗的时候,只改了一个字,没有改下文,就造成了上下文不对的情况。

第二,如何改诗好,还是要看作者写诗的本意。当年,一心想要入世为官的齐己科举落选,感觉空有才华却无人重用的他便写下了此诗。所以,诗中的梅花应该是在隐喻诗人自己,那盛开的梅花也就是诗人所实现的、被世人看到的理想。这么一来,“数枝开”就要比“一直开”合适太多了。毕竟,作者肯定是希望自己能够全方面的绽放,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仅仅在一方面一枝独秀,在其他方面却无所作为。

第三,就算不改那一字,诗也可以文题咬合的很好。诗人作诗的本意就是把自己比作早开的梅花,能不畏严寒,且早早的实现自己的理想。照这么一说,题目中的早梅就仅仅是诗人意向的一个寄托,希望自己能早早考中,而不是真的要去写一束早梅。我认为,齐己甚至可能根本没有看见过这样的一树早梅。

综上所述,我认为齐己《早梅》诗中用“一枝开”要比“数枝开”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香中有韵不知寒 ——咏梅花古诗词赏析(上) 王传学 梅花是寒冷冬天最耀眼的明星。中国人一直把梅花看作是象征着快乐、...
    王传学阅读 6,083评论 0 5
  • #早餐日记# 素馅包子➕干贝粥➕鸡蛋羹➕水果➕每日坚果➕柠檬膏水 早啊[玫瑰] 突然就秋凉了,全家的嗓子都有点沙哑...
    晨晨妈妈_8882阅读 975评论 0 0
  • 如果用dict实现,只需要一个“名字”-“成绩”的对照表,直接根据名字查找成绩,无论这个表有多大,查找速度都不会变...
    harukou_ou阅读 3,169评论 0 0
  • 载见先秦:佚名载见辟王,曰求厥章。龙旂阳阳,和铃央央。鞗革有鸧,休有烈光。率见昭考,以孝以享。以介眉寿,永言保之,...
    To者也阅读 2,839评论 0 0
  • 一转眼,我已经骑在30和40之间的墙头了。 过了今天,整个身子就要向那我不很想去的一边倾斜、倾斜。直到彻底跌下去,...
    尘里微光阅读 2,726评论 4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