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050世界理解

但是,关于天赋观念如何而来的问题,并没有人给出一个非常清楚的说明。所以,我们读所有理性主义的或者唯理主义的哲学家它们的著作,我们都会发现,它们都是给出了一种先验的假定。这种先验的假定是在告诉我们世界,其实就是它们所构想的样子。

换句话说,这个先验的假定本身的证明,从逻辑上来说是不需要的,我们不需要对哲学家们给出了这种先验的假定,做出一种逻辑的证明。虽然有不少的哲学家希望能够证明,但最后发现是很难完成的任务。

而康德可以说它打破了,近代哲学家们对世界认知和理解这两种方式,它试图想要另辟蹊径,他其实都想要找到第三条道路,给出一个关于我们如何去认识外部世界的方法论的说明。

所以,在康德那里,知识论的概念或者叫认识论的概念,其实更多的,是基于我们采用什么样的方法,以什么样的途径,去认识世界的问题。

如果我们对这一点没有清楚地理解,我们会仍然把康德看作是如同笛卡尔、培根一直到休谟,这样一个近代哲学的思想传统,我们就会认为康德的哲学,不过就是简单地融合了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传统,他不过是做一个所谓的哲学上的调解人。

这也是我们以往对康德哲学的一个普遍的理解,认为康德哲学,它是调和了经验主义和唯理主义的思想方式,它是把传统的关于经验和先验的问题共同放在了,他的所谓的超越性的认知的方式的基础之上。

事实上,我们认真的研读一下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当然不仅仅是康德了第一批判,也包括了他的第二第三批判。

我们就会很清楚地感觉到,康德哲学他以往哲学的重大的差别,就是在于它总是试图给出,我们谈论认知世界方式的某种方法论的说明。我们这里已经反复提到两次了,关于方法论,Methodology,我们通常对世界的理解,是一种对外部世界的客观的对象的一种主观的一种反应活动。

因而,通常会不管是唯物主义或者唯心主义,不管是经验主义还是理性主义,都会承认认知活动一定有一个认识对象的存在,因而,这个对象不管他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我们都会把这个对象的存在,看作是认识活动的一个必要条件。

所以,我们不会说,我们的认识活动完全是空穴来风的,完全是自我幻想的,完全是无本之源的东西。因而,我们都会承认对象的存在,对于我们认识活动的重要作用,或者说它的基础地位,这是从认识的角度来说的。毫无疑问,这是传统的近代哲学的一个前提。

但是,对于康德来说,它试图要指明,他假设如果我们可以把我们的认识活动,看作是对对象的反应的话,如何来理解,对相同的对象,我们会形成不同的认识;第二,我们如何来理解或者如何来认识这个对象,也就是我们所认识的对象是共同的对象;甚至第三,我们如何从逻辑上,来推导出我们对对象的理解,或者说我们的所有认识活动,都是基于某种对象的存在。

我们如何来理解这三个问题?我们如何来把握对象?我们如何把我们所理解的对象看作是同一个对象?以及我们如何从逻辑上,能够推导出对象的存在?

甚至可以说,以往的康德之前的哲学,都试图要形成一个关于对象与认知主体之间的二元论(Dualism),在对象与主体之间形成一种对立。在Object<->Subject之间形成对立,因而,我们认知的主体面对对象的时候,我们认为我们可以认识这个对象,无论是以经验的方式,还是以先验的方式,我们可以认识这个对象,因而,对象的存在,成为主体认识活动的一个前提。

这是传统哲学的一直坚持的一个基本的前提,基本原则。

但是,Logically,逻辑的说,How could we refer what infer from the premise,也就是对象存在的前提,推出主体可以获得对对象的理解。甚至反过来说,如果我们可以把主体对对象的理解作为一个前提的话,我们如何以主体对对象的理解,来推出对象的存在。

就是两者之间,逻辑上怎么形成一个推论关系,这里当然首先或者说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对于逻辑是如何来理解的。

或者说,逻辑上如何推出的,我们不是从经验上来推出,如果从经验我们可以根据常识这个没有问题。就像我原来一直强调的,我说唯心主义它们不是幻想家,它们也不是疯子,它们也得承认外部世界的存在,如果唯心主义连物质世界的存在都加以否定的话,那他就不吃不喝,直接到山上去修道去练功去算了,他可以不食人间烟火,但唯心主义他也得食人间烟火。

但是,唯心主义的问题,它不是出现在他是不是承认,外部世界是第一或者说精神是第一,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

他追问的是在理论上,我们如何从我们经验上感知到世界的存在,逻辑上能够推出我们所有关于世界的认知,都是依赖于这个世界的存在。

你怎么能够判断出你有这个能力?你凭什么说我对外部世界的理解?

如果你说,我不需要理论的推论,我不需要逻辑的推论,我只需要经验上感知就可以了,那不是哲学,因为哲学的问题恰恰不是追问,一个简单的经验上我们能够感知世界存在的这么一个问题,那个问题不是哲学问题。

而哲学的问题,恰恰问你有什么样的根据,能够说明你对外部世界存在的这样的推论,是可以成立的。你要给出一个证明来,这个证明我们通常叫做argument,如果你没有论证,那你如何能够解释,或者如何能够让别人信服,你可以让别人相信你所说的话,的确是有道理的。

我们还不说是“真”的,因为这里还不涉及到真假的问题,让别人相信你说的话有道理。什么叫有道理?

就是让别人知道,你说的话是合情合理的,是reasonable,你说的话不是胡说八道的,不是没有意义的,而是有意义的。什么叫有意义?

reasonable,你说的话是让别人觉得令人信服的有道理的。是让别人觉得合情合理的东西。这样的论证是哲学家需要给出的,如果你哲学家给不出这样的论证,你只是说宣布一套真理,说世界是存在的,你看你能感觉到外部世界,你能看见树是绿的,你看到天是蓝的,你看到水是怎样的,我说,这叫哲学吗?

这不叫哲学,如果我们的哲学思维,还停留在这样的层面上,我们很悲惨的说我们的思维水平,还停留在甚至连古希腊人都不如,古希腊泰勒斯还知道拿一个东西,来规定世界的本源,拿一个东西规定世界的本源意味着什么?

因为他已经把我们所面临的万事万物,具体的物质形态归结到了一种物质了,这就叫abstractive,这叫抽象,就是说我们连古希腊人都知道抽象了,我们不可能把我们的思维水平降低到了,你只要感觉外部世界的存在,那你就OK了。我说你就回家,该做饭做饭,该洗衣服洗衣服,你就不要再做哲学了,你也不要按照文明人的方式来生活,你就按野蛮人的方式生活就够了。

什么叫文明?什么叫有思想?什么叫主体?

这些东西都是建立在我们能够对世界形成一个总体的认识。就是我们有一个view of the word,我们有一个世界观,什么叫世界观?

世界观就是我们能够用我们的角度来看世界。这个角度不是说,你看这是一事一物,而你是要把世界作为一个整体.

但是,一个人如何能够把一个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或者说人类是如何把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请回忆前面我说的一个命题,叫做“全称命题”。

全称命题能不能够从经验上加以验证?

不能,它只能通过逻辑的方式。换句话说,全称命题它本身不是一个经验命题,它是一个逻辑命题。可是当我们要对世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的时候,我们需要再给出一个全称的判断,它一定是一个全称性的判断,他不会是一个特征的判断,即使就算是给出了某一个特征的判断,它一定也是以全称判断为前提的。

就像说,人都是有死的,小刘是人,所以,小刘有死,全称是一个特征判断,但它这个判断,它是作为“所有的人都是有死的”。这样的一个小前提来存在的,所以,它应该是以更普遍的全称命题为前提的。

既然,我们要对世界形成一个一般性的理解,也就是我们要形成一个view of the world,要形成一个世界观,我们对于世界的理解,它就不能够是经验性的,它一定是逻辑上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真正的科学的建立,或者现代科学的建立,恰恰是来自于实验科学,也就是通过大量的实验活动,我们才建立了科学,就像哈维发...
    玩哲阅读 5,795评论 0 6
  • 但是,在德国的思想家当中,这个“人”已经不是一个绝对抽象的一般性的人,而进入一个对人的理性能力的一个总体思考当中,...
    玩哲阅读 5,488评论 0 2
  • 番外 :理解世界之后,人为什么还是不快乐?| 忽左忽右 忽左忽右:各位听众大家好,欢迎收听这一期的“忽左忽右”,我...
    六安姐阅读 3,056评论 0 0
  •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谈哲学史其实就是学习哲学的过程,所以,老是有专业的哲学学生问,你看我上了好几年哲学了,课...
    玩哲阅读 5,807评论 0 2
  • 所以,哲学的讨论它一定是和逻辑有关的。哲学的讨论是和经验没有关系的。如果你说我讨论哲学问题,我要把我的经验的生活拉...
    玩哲阅读 5,565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