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个故事让你深思:怎么做才算对父母有孝心?

我有一个姑姑,许多年前,我的奶奶因病卧床不起之后,姑姑有时间就来我们家,给奶奶买点糖果饼干之类的,帮奶奶擦洗身体,端屎端尿。

而我的爸爸作为奶奶最小的儿子,有空就把奶奶从床上抱到外面的竹藤椅上,藤椅放在门前的梧桐树下,前面就是一条乡间马路。奶奶可以躺在藤椅上,吹着凉风,看看外面的风景。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我的家人对长辈都比较孝顺。

但是,并不是每个子女都会对父母孝顺。有的老年人生了五六个儿子,辛辛苦苦把孩子拉扯大了。但是等她年老的时候,却没有一个儿子愿意赡养老人。

还有更离奇的,我之前读到了一本书《为什么日本人不愿意生孩子》,这本书里写到,日本的报纸上,每个月都会刊登子女抛弃父母遗体的新闻。

这样的子女离孝心这两个字,相差十万八千里。面对耐心呵护他们长大的父母,他们怎么忍心下得去手呢?我翻遍了词典,都找不到用什么词语去形容了。

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该怎么做,才算是对父母有孝心呢?今天我给大家分享几个小故事,相信看完之后,你们会有一些触动。

01

辞职照顾母亲,隐瞒父亲死讯,孝还是不孝

这则故事来自这本书《无缘社会》。一个日本的男子化名宽司君,现年39岁。他的父亲死后,宽司君没有安葬父亲。他对外一直假装父亲还在世的样子,这么做只为了骗取父亲的养老金。当然,天底下没有不漏风的墙,他最终被判刑入狱。

第一次听说这种故事的时候,我宁愿这样的故事是假的。人死之后,入土为安是最重要的事情。这名男子居然做出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简直是天理不容。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宽司君原本和父亲、母亲、妹妹生活在一起,一家人其乐融融。他之前在一家建筑公司上班,在工地上搬砖十分耗费体力,但他干得还比较开心。

事情的转机是在他28岁的那一年,他的母亲突然身患重病了。而他父亲是地方公务员,还没有到退休年龄,家里房贷也不能断掉。宽司君想着母亲辛劳了一辈子,现在是最艰难的时刻了。他就狠心辞掉工作,一心一意地陪着母亲治病,细心照顾她。

他在家里整整照顾了母亲三年,这时候,父亲总算到了退休的年龄。他的父亲虽然有退休金,可是这几年都用来给母亲治病了。这三年里就把家里的所有积蓄给花光了。

此后,一家人只能靠着父亲的养老金活命了。他的母亲还是没能救过来,去世了。祸不单行的是,原来帮着自己一起护理母亲的妹妹,也因突发心脏病死亡了。

现在,家里只剩下两个男人了。如果宽司君马上有一份工作,日子也能维系下去。然而,在接二连三的打击之下,他的父亲遭受了莫大的痛苦。

他在一次外出的途中,骑着摩托车被一辆汽车给撞倒了,导致了他的腿留下了残疾。与此同时,他又出现了痴呆症的症状,连拄着拐棍都没法外出了。

家里厄运连连,可是贷款的房子每个月还得准时还钱。有很长一段时间里,家里唯一的收入就是来自父亲的养老金30万日元,每两个月发放一次。

宽司君也想过出去工作,可是他又不能把患有老年痴呆症的父亲,独自扔在家里。如果去请人护理,他也得负担10%,问题是,他家里连这笔钱也拿不出来。

他去找过相关的部门,申请生活救济金。可是他们家这种情况,自己还有住房,是不符合条件的。他也去找过警察帮忙,可是警察的事情也是一大堆,他们让宽司君自己去找亲戚求助。问题是,宽司君他家的亲戚全都不来往了,就是街坊邻居也帮不上什么忙。

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宽司君就这么惴惴不安地专职在家照顾父亲。时间来到了2009年2月的一天,他的父亲走向了人生终点。宽司君发现的那一刻,他连忙给父亲做心脏按摩,一个劲地呼唤着父亲……

一个人处理后事,他只要打个电话,通知别人来处理遗体,养老金就会停发。而家里的房贷就还不上了,自己就要睡大马路。

思前想后,宽司君就做出了糊涂的决定。他隐瞒了父亲去世的事实,将父亲的遗体放在二楼的一角,他天天给父亲上香参拜,一直说对不起。直到7个月后,邻居说好久都没看到这家的老人,接着就东窗事发……

这真是一个令人伤心又惊恐的故事。对于他的父母而言,宽司君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为了照顾生病的母亲,亲自照顾三年多。紧接着又照顾老年痴呆的父亲好几年,一直熬到最后无路可走……

他应该是一个有孝心的子女,只是他们家的运气太背了,他无力承担这一系列的打击,才让他的孝心走向了极端。

02

志在孝,却陷入不孝的深渊

关于如何为父母尽孝,大名鼎鼎的哲学家王阳明就给我们上了一堂课。

有一天,王阳明的大弟子徐爱在安徽祁门,遇到了一个叫做傅凤的人。这个人的理想很不一般:为父母尽孝是他的终身理想。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他因为没有像样的工作,就赚不了钱,而像样的工作都得要一份好的学历。

眼下他就是发愤图强,不顾性命地日夜苦读,就是盼着将来如果能考上进士,有个一官半职,就能养活父母和傻弟弟了。

问题是,进士这道关卡遥遥无期。他倒是用功过度,先把自己给累倒了,别人怎么劝都不好使。可是王阳明三言两语,就把他给说通了。

说到底,当官发财养活父母,固然是尽孝。可如果为了这个目标,把自己都搞得病恹恹的,不但照顾不了父母兄弟,可能还要拖累家人。这到底是真“孝”还是假“孝”呢?

王哲学家道破天机:宇宙中最真的孝,就是不让父母担心,让他们心安。

对于父母而言,物质上能不能享受到子女的照顾,还是其次。他们最在意的是,只要子女一辈子平平安安,锦衣玉食并不重要。

将心比心,当子女的也希望父母平平安安,只要不给父母添麻烦,不让他们担心。子女们把自己的日子都过好了,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父母若是有需要的时候,去搭把手帮帮他们,少让他们操心,这就是尽孝了。

03

写在最后

随着时光的流逝,曾经帮我们撑起一片天空的父母,他们在一天天地老去。我才发现,父母变得越来越爱唠叨。

有时候,我会觉得那些唠叨都过时了。说来说去,他们不过是想用他们那个时代的思维,去指导我们现在的生活。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可是父母抛出的钥匙和锁,很可能对不上号。

但是,转念一想,他们只是用这种方式去传达对我们的关心而已。有时候,静静地听着父母絮絮叨叨地讲往事,对他们也是一种心灵上的慰藉。

孔子讲,孝敬父母最难的事情是“色难”。就是说,最难的是给父母好脸色。 偶尔一次相聚还好,父母说什么嗯嗯啊啊地答应着。若是长时间呆在一个屋檐底下,“阳奉阴违”还算好的了,有的子女忍不住会给父母甩脸子。

有人说,给父母买好房子,请保姆,吃大餐,去旅游,是物质上给父母的享用,这是低层面的“孝”。而高层面的“孝”,应该表现为对父母精神上的敬重和感情上的安慰。

也就是少跟父母唱对台戏,多理解他们的想法。得空的时候,多跟他们拉拉家常。

当然,这世上每个家庭都不一样。那些用心呵护子女的家庭,孩子们长大之后,多半会投桃以李。

而有的父母年轻时,孩子们正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一直扮演隐形人透明人的角色。等他们年老的时候,子女交上来的这份孝心,多半会大打折扣。

这个世界很大,大到子女们长大之后,四海为家,天各一方。这个世界也很小,小到父母年老之后,蜗居斗室,空守电话。

对于我自己而言,最高层面的孝心我还达不到,但是偶尔给父母添点生活用品,打打电话,嘘寒问暖。与此同时,把自己照顾好,不让他们瞎操心。这大概也是一种孝心吧。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

猜你喜欢:

01 扎心了,ICU病房里的生死抉择,是倾其所有,还是甘愿放弃呢?

02 为什么人们向往田园生活,最后却连滚带爬逃回城市呢?

03 琼瑶为什么要轻生?你知道老年人最渴望的是什么吗?

04 家和万事兴,婆媳相处,是关键!做一个聪明的婆婆,离不开这五点

05 婆婆不给带娃,儿媳妇不给养老,你觉得行得通吗?

06 为什么抱团养老最终都散伙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07 父母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这本书《我去养老院了》道尽了:父母与子女的悲欢离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