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检视(三阶1)

         我带着激动的心情再次来到了丫丫老师的课堂,申请做了助理教练。感觉丫丫老师的课有一种令人视觉听觉身心愉悦的魔力,能引领你全身心的投入。让你感知自己的不足,学习更多的知识点。让孩子学会更好的管理时间,具体落地到做饼图,列清单,吃青蛙,用番茄钟,整理物品……看着孩子们这两天的变化,自己也被深深的触动着。
        记得当时第一次带着孩子来到课堂上的时候,觉得知识点很多,需要消化吸收的也很多,自己当时也没上过成人的时间管理课,有些理念还不是很清楚,一时还真有些着急,但随着不断的践行,教练的鼓励,丫丫老师的班会指导,然后发现不足、反思、修正。再发现不足、再反思、再修正。 慢慢有了心得,适应了节奏。孩子也有很大的改变,甚至有些改变让我感到惊叹。比如不爱穿拖鞋,孩子从小到大一直就没有自觉穿过拖鞋,就算勉强穿上,一会儿的功夫拖鞋也会不翼而飞。外婆叮嘱,妈妈督促都像耳边风,没起过任何作用。听了丫丫老师的课,孩子当天就自觉穿拖鞋,直到现在几个月过去了,没用别人提醒过一次。
        在这次的课堂上,我也看见了同样迅速转变的孩子,当天就自觉收拾物品早睡早起。第二天妈妈一上课就忍不住夸奖,说孩子比妈妈进步快,孩子也很有成就感。
        同时我自己在这次课堂上也收获颇丰,在指导孩子践行的路上有一个严重的盲点得以解决,我指导孩子运用番茄钟总是和倒计时混淆,给孩子用很多番茄钟,也没有反馈,没有让孩子真正的体会到番茄钟的好处与乐趣,用到后来都不敢给孩子用了。但现在豁然开朗,其实要给孩子用少量的番茄钟,而且番茄钟最好只用在做作业上。比如今天的作业先预估用两个番茄钟,如果两个番茄钟还没做完,剩下的作业不是很多了,就加个倒计时。如果一个半番茄钟就做完了,那剩下的可以做其它作业,也可以留给孩子自由支配。刚开始体验番茄钟的孩子做完一个番茄钟就不要再加番茄钟了,适应了之后再根据情况适量增加。孩子在做番茄钟的同时,我们要做记录,当他结束番茄钟后反馈给他,这个番茄钟哪里做的好有进步,哪里做的不好怎样改进。这样容易提高学习的质量和速度,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延长孩子学习的专注时间。这些不是要告诉孩子,是靠孩子自身感受番茄钟给学习带来的效率,让孩子觉得用番茄钟很快乐。而不是对我说:妈妈我可以不用番茄钟吗,番茄太多了,什么时候才能吃完啊!
        还有就是看板的布置情况,之前课堂上发了很多清单模板,回家后跟孩子全都做了一遍,把上学日饼图,休息日饼图,早起清单,放学后清单,行为规则清单 ,作业规则清单还有日历,全都放在看板上,几乎占满了整个看板,不分主次,觉得都很重要。渐渐发现孩子不怎么看,起到的作用也不明显。我就把早起清单,行为规则清单,日历拆分出来,贴到相应的地方,去掉休息日饼图在休息日当天做清单这样清晰多了,孩子看的几率也高了,可是孩子有时会问我明天要干什么,因为我并没有重视日历,这个月做了,下个月就没做。这次老师强调看板上一定要有日历,让孩子知道第二天做什么,甚至未来要做什么。我才察觉到日历对孩子的重要性。
         规则我也制定了很多,但从丫丫老师的课堂上回来,我发现我制定的都是粗线条的,没有一个像老师说的,要把做到好的标准具体到每个点。比如之前制定的目标是数学每日口算20题。从课堂回来后改成数学口算20题,不错,每次加速度1秒。这样更具体目标更明确,任务不重还有趣。孩子完成的更精准比以前效率提高了。
        勋章孩子很重视,每次都追着我问,什么时候可以授勋啦?什么时候可以升级啦?授勋增强仪式感,也是成长的见证,孩子需要看见自己的成长,增强自信心,激发他潜在的能量。这也我课后感悟,正在逐渐完善中。
      践行的路很长,感恩丫丫老师,感恩再次回归课堂。真的是温故而知新啊!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