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一生中有过四位妻子,要说他最爱的,应该还是他最后一位妻子宗氏。他们的缘分始于中年的“千金买壁”,还共同经历了乱世中的相濡以沫,他们在精神上有着高度的契合。可以说这位出身名门的女子,不仅是李白晚年生活的伴侣,更是他精神世界的重要知己。要说他们的缘分,还源于一段被后世称作“千金买壁”的佳话。

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后,政治上极其失意。李白离开长安后,买船东下。他先到洛阳,在这里遇到了杜甫,又与杜甫来到宋州(今商丘),在这里又结识高适。三人骑马围猎,探友访古,十分开心。宋州有梁园,是西汉梁孝王营造的皇家园林,到唐朝时已是一片废墟。三人凭吊怀古,寻访梁园,三人谈古论今,饮酒赋诗。李白醉意渐起,浓墨蘸情,挥动狼毫,在梁园的一处粉壁上,龙飞凤舞中,一首《梁园吟》浮动而出。
酒醒诗成,墨迹尚未干,守园的僧人讨厌得看着墙上的“涂鸦”,正欲清除,一位女子此时却挺身而出,阻止了僧人。这个女子也不是普通女子,她是前宰相宗楚客的孙女宗煜。面对不解的僧人,她毅然一掷千金买下了整块墙壁,只为保全那些汪洋恣肆的诗句。
宗氏这一掷千金的举动,或许是她从李白的诗中产生了共鸣。特别是当她看到诗中“昔人豪贵信陵君,今人耕种信陵坟”对盛衰无常的慨叹时,当她听到“沉吟此事泪满衣,黄金买醉未能归”对抱负难伸的悲吟时,宗氏听到的分明也是自己家族的悲歌。当然,他也应该从“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中感受到了李白未屈的灵魂和对人生未来的信念。

高适作伐,二人喜结连理,此时的李白已经经历了三段婚姻,还有一儿一女,而宗氏还只是待字闺中的相门闺秀。宗氏的祖父宗楚客是史书中被斥为“谄事薛怀义”、“祸国殃民”的奸臣,此时虽已去世多年,但朝中还是有一些家族的势力,因此有人推测李白和宗氏的结合应该有着政治的考量。但这种猜测也并没有什么根据,李白和他这位夫人感情弥笃,能相互理解彼此。
另外要提到的是,宗氏和李白一样,也是一位虔诚的道教徒,她跟随在奸相李林甫之女李腾空身边修道,李白也曾经写诗给李腾空:“多君相门女,学道爱神仙。素手掬青霭,罗衣曳紫烟。”李白也曾在诗中描绘他与妻子宗教信仰:“拙妻好乘鸾,娇女爱飞鹤。提携访神仙,从此炼金骨。”
我们都知道,婚姻是困不住热爱自由的诗仙的。不过毕竟结婚了,李白就以梁园为中心,依旧四处巡游。直到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携夫人宗氏南下避难,结束了梁园十年之久的客居生活。
至德二载(757年),安史之乱的烽火中,李白怀着“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的壮志加入永王李璘幕府。宗氏不亏出身相门,有着高度的政治敏锐性,早已洞察永王与肃宗间的权力暗涌,苦劝丈夫勿涉险境。可惜李白终究未能参透帝王心术,还自比谢安为永王写诗:“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后来永王的军队与肃宗对上,李白终于发现了永王的秘密,赶紧退出了永王的队伍。这次李白出山只有短短两个月,就可笑的结束了。可当永王兵败后,他还是作为“附逆”要犯锒铛入狱,差点被判死刑,经人解救,最终被判长流夜郎,而这解救他的人中,宗氏又是最用心的那一个。

狱中的李白尝尽了世态炎凉,他四处求人,可那些昔日长安酒肆中争相邀饮的权贵这时却纷纷避之不及。唯有宗氏,这位曾被李白自嘲“我非东床人”的妻子,开始了惊心动魄的营救。她效法三国蔡文姬救夫,蓬头跣足奔走于官衙之间。李白在《在浔阳非所寄内》中写道:“闻难知恸哭,行啼入府中。多君同蔡琰,流泪请曹公。”她向江南宣慰使崔涣泣血陈情,又向御史中丞宋若思跪求解救,甚至动用了家族残存的政治资源。宗氏四处求援,李白终得崔涣、宋若思联手搭救,从死刑改判流放。
最令人动容的,还是当流放已成定局,宗氏也并没有因为政治压力与丈夫作出切割。这位相门千金竟带着弟弟宗璟,从豫章(南昌)千里跋涉,至浔阳乌江畔为戴罪的丈夫送行。在寒风中,李白望着妻子憔悴的面容,怎能不有所触动,他挥泪写下:“拙妻莫邪剑,及此二龙随。惭君湍波苦,千里远从之。”他以干将莫邪的雌雄双剑喻二人的情深,更将宗氏姐弟比作护持左右的蛟龙。
这是乾元元年(758年)的寒冬,乌江渡口的风如刀割。五十八岁的李白形销骨立,刚刚出狱又染重病的他,在寒风中更显憔悴。宗氏默默为他整理行囊,将道袍与诗集仔细包裹。她知道,丈夫此次夜郎一行,或许就是生离死别。面对妻子,李白也是百感交集。遥望夜郎的方向,“遥瞻明月峡,西去益相思”,还未分别,已是相思。

流放路上,李白频频回首东方,他在《南流夜郎寄内》中倾诉:“北雁春归看欲尽,南来不得豫章书”。春去秋来,雁阵已尽,却始终未见豫章而来的家书。李白或许不知道,就在他苦盼家书时,宗氏仍在豫章为他诵经祈福,已将自己的思念托付给掠过庐山的每一只孤鸿。
漫漫流放之路,李白的心中也总是充满对宗氏的愧疚。乾元二年(759年)三月,朝廷下达大赦的诏书,“天下现禁囚徒,死罪从流,流罪以下一切放免。”他一遍遍翻看诏令,一次次失望,赦免的名单里没有自己的名字,他绝望地写道:“北阙圣人歌太康,南冠君子窜遐荒。汉酺闻奏钧天乐,愿得风吹到夜郎。”
当他终于等来自己的赦令,在白帝城出发时狂喜地写下“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时,却不知宗氏数月前寄出的书信,因为战乱阻滞在长江某段水道。那些诉说着对自己牵挂的文字,永远也无法抵达主人的手中了。
宗氏在历史中的很久似乎就到这里,那就我们就会有疑问,遇赦后的李白是否再未与宗氏团聚?宗氏的结局又如何呢?
有人猜测,宗氏还有可能在李白流放期间忧愤成疾,早逝于豫章了。也有人认为,她更可能在心灰意冷后,彻底遁入道门,在庐山屏风叠与李腾空结庐清修。《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这首诗,安旗在《李白全集编年注释》中就认为作于上元二年(761)春末,李白遇赦归豫章与宗氏重聚后,送其往庐山时。郭沫若也有相似的观点。我们要知道的是,当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十一月李白客死当涂时,临终陪伴的只有他的族叔李阳冰,已不见宗氏的身影。

我们说李白最爱的妻子是宗氏,他的诗就是证据,李白现存十一首赠内,其中八首是为宗氏而作,而每一首都饱含着对她的眷恋与感恩,字里行间皆是藏不住的心意。从梁园初遇的惊艳传奇,到烽火乱世的不离不弃,宗氏早已不只是李白晚年的生活伴侣。她懂他“欲济苍生未应晚”的壮志,解他“黄金买醉未能归”的失意,更与他共赴“学道爱神仙”的精神修行。在李白狂放不羁的生命画卷里,宗氏是那不可或缺,也辉映了他生命的一抹亮色。
(注:宗氏与李白初遇的时间,郭沫若认为是在天宝三年(744),日本学者笕久美子认为是在天宝九载(75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