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 are you ,你和你的孩子怎么回答?

1

记得是上个月,孩子从幼儿园回来,嘟囔着自己的同学会说英语,自己不会

我惊讶他开始有攀比心理的同时,也认真审视了自己既定的教育目标是不是出现了偏差,要知道,原本我是想要他全力钻研中文的,当然主要原因不是出于爱国的口号,而是中国,在整个世界的话语权与日递增,母语都不精通,掌握的外语也很难发挥作用

其次就是我和他妈妈商量过,不希望在幼儿园期间就开始给他施加压力,所以计划中并没有像身边其他朋友的孩子一样,小小年纪就报名各种兴趣班的环节,最初孩子妈妈一直很犹豫,想到童年的快乐时光也就半推半就的答应了。

现在孩子着急了,他认为同学会的他不会,对他是一个很有心理落差的事情

于是孩子的妈妈心急火燎的跑去英孚报了名,我想如果孩子没有主动提出,她可能还会支撑一段时间,但既然都已经出现心理落差了,妈妈也就再也找不到让自己坚持的理由了。

2

昨天被妈妈强迫参加了英孚的第一堂家长沟通会

我一直觉得这样的沟通会,其实就是为了让你了解到,你付出的高昂学费是有价值的,当然宣传企业文化也是目的,于是在一段段视频,一张张图片的介绍中,百无聊赖

讲课的是区域校长,一位和蔼可亲的女士,第一感觉还不错的是,整个会上没有任何与学校和自己多么了不得类似的吹嘘,她向我们按部就班的介绍一些常规的东西

直到一个问题的出现

How are you?

这样一个打招呼的习惯用语,校长问:各位家长,怎么回答?

“Fine, thank you! And you?”

虽然此起彼伏,但我身旁身后传来的声音基本是同一个答案

然后大家都笑了

校长也笑了:“我们的环境教学其实就是要让孩子们以后不再这么回答”

3

以前我和一个外国朋友交流普洱茶的时候,他这样和我打招呼,我也使用了这样的回答,我记得他当时的面部表情可以用懵逼来形容,然后很开心的笑着说:

“如果你回答pretty good!我会感到很高兴”

我不理解,因为初一的英语课本,

把我们这一代人的回答根深蒂固

“Fine, thank you! And you?”

4

但是在国外别人并不这样说

这就好像我们一大早出门上班,街坊邻居之间打招呼:

“李哥,最近看您气色不错啊”

“托福,还行,您呢?”

“老样子,还不错”

其实这样的对话在我们看来再正常不过了,被称作,寒暄

可一旦翻译成英文,在外国人看来,这句你来我往,期间还表达一下感激之情的对话,很尴尬

英语里没有中国式寒暄,他们更喜欢用直接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没有那么多规矩

5

把孩子送到英孚的家长,可能没人希望孩子的英语水平和自己一样略懂略懂,不用怀疑,英语太牛逼的家长完全有自己教的能力,家里也有这个环境,英语太不牛逼的家长有的对小学开设英语课都抵触,更别说送到培训机构去了,这不是看不起谁,现实情况而已

我不希望我的小孩失去寒暄的勇气和能力,见人打招呼是中国传统的礼仪,不能因为感觉尴尬便无视或是装作没看到对方,也不能把招呼打的生硬和低情商,制造尴尬

中国式的寒暄,是个很有技术含量的事情,既要考验语言,还在考验表达,更要考验情商,小小一个寒暄的动作,集合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精髓,所以我突然理解了,为什么我们要回答“Fine, thank you! And you?”

这样一句话涵盖了礼尚往来的优秀品质,回答的滴水不漏,可惜外国人无法理解

6

不知道我的孩子上学以后,英语教材是否还是这么教,我假设还是

那么学习了所谓正统英语的小孩,可能会用实际行为挑战应试教育,他们会质疑,会纠正,但是老师是不是会妥协?

相信大家都有一样的担心,毕竟高考是只看成绩的战场,虽然这样一句小学生的英语作业并不会产生这样的后果,但当他对学校的内容产生质疑,我一直教育他的寻求真理不放弃这个习惯将会发酵,产生效应,我真的不希望由我的孩子扛起大旗揭竿起义,因为我不想亲口告诉他,理想总是要向现实妥协

当他认为的真理被打破,他将怎样接受和选择

我希望孩子善良,单纯,却又培养他圆滑,世故

于是,我更加理解将“Fine, thank you! And you?”编入教材的人,他也是为了找寻一个大家都比较好接受的平衡

所以,中国便有了这样一句代表中国式寒暄的英语

7

沟通会的最后,要求家长发言,左邻右舍议论纷纷,提出很多教育意见和要求

到我的时候,我思考许久,审慎的表达了我的意见:

我认为,教育培训工作能够有效果并持续下去,是因为形成了专业的体系,一个外国机构能够被众多家长选中,说明体系在中国不是单纯的移植,而是经过了生存的进化,是符合国情的,我不能以自己的希望为依据和准绳,学英语就应该学习它的文化,同样,中国的传统文化也要由我们来教育他继承,专业的事情,就应该专业的机构来做。

我希望我的孩子以后在自己的外国朋友面前,

能够尊重别人的语言文化,

说英语的时候不要用中国式寒暄的格式,

这样会让对方感受更加温暖,才能体现中国的包容与诚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看到一条微博,内心有点感触,忽然想写点什么。 一方面是因为自己有很多一直压在心底的想法想借着这个机会梳理一下,...
    忘川公子阅读 1,352评论 0 1
  • 一、校验数字的表达式 二、校验字符的表达式 三、特殊需求表达式 一.网络验证应用技巧 验证 E-mail格式 验证...
    丶legend阅读 5,195评论 0 22
  • 尊敬的各位家长,您好! 感谢您把孩子的成长与未来托付给我们,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我们深知,幼儿园的昨天...
    chen老师阅读 12,382评论 0 1
  • 基础 for each in People.objects:printf(each.name)namelist =...
    gogoforit阅读 5,906评论 1 0
  • 当你谈论现在的时候,现在正成为过去。 周延说,Bridge你过来。 程剑桥走近,干嘛。 周延说,你坐。 干嘛。 程...
    柳比歇夫阅读 3,811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