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感悟——哪是准备好的时候?

图片发自简书App


2017年6月16日,日拱一卒,积硅步,精进未来的自己。

今天是“剽悍行动营”开始打卡的第一天,晨读内容是剽悍一只猫内容组给出的晨读文件——

A在一家金融公司工作,最近几年,她觉得她的工作越来越无聊,想着要换一份有活力,更有创造性的工作就好了。

有一天,她看到了一个大学在招聘金融指导老师,负责一个全新的项目。她看到应聘要求的时候,觉得这份工作简直是为她量身打造的。心动之余,打算周末就抽出时间来准备简历,并搞定求职申请。

结果到了周末,她坐在电脑前,觉得自己完全没有心情准备简历,想着干脆等什么时候有心情了再准备。就这样一拖再拖,直到求职申请的通道都关闭了。于是她安慰自己,“我可能不那么喜欢这份工作,所以才没有采取行动”。

类似的故事,大家是不是很熟悉?一开始兴致勃勃地要做某事,摩拳擦掌,拖着拖着,就渐渐没了心情。

在《做,就对了》这本书中提到:在考虑是否采取行动的那一刻,你的即时感觉可能会成为重要的参考因素。但是,在选择最好的跟进方法时,你的这种感觉并不总是非常可靠的参考因素。

因为我不是那个“A”,所以才能与大家在这里相遇。

20年前,我选择了弃学务农,开始种植鲜花,老老实实在花田间劳作至今。前18年,都是心无旁笃的干着,爱着我的事业,在小山村里,守着我的一亩三分地儿。

可是,就在去年的春夏之交,我陆续关注到“剽悍一只猫,杨小米,晚情,苏心,吴晓波,和菜头,李笑来,万维刚,鬼脚七.......”后面的几位都是我的同龄人,在品读他们的作品的同时,仿佛有一扇门在眼前徐徐地打开。

本是浮光掠影的一瞥,结果让我看到了五彩霞光,那一刻,那一阵子,心总好似有小锤儿在敲打,兴奋有之,惶恐有之,那是花仙子蜕变的前奏,花田到互联网的路上,伴着阵痛。

猫群下第三期招集令的时候,年过四十的我,毫不犹豫地揭下了英雄贴,一个没学历,没文化,没经验的三无人员,再前思后想一会儿,就会怯懦的放弃机会。

有时,敢,比会重要,敢行动比敢想更重要。

谁说机会是留给准备好的人?改革开放之初敢下海的哪个准备好了?先跳下去,为了不死就能学会游泳。五天前,鲸打卡还在做内测,我还是一无所知的小白,这会儿也用的很麻利了。

记得猫老师说过一段话——很多时候,我们就是在等待和准备中,让自己把当初的热情磨没了,然后 就不了了之,我们一直在等待,机会就成了别人的。我们永远不可能做好准备,我们能做的是现在马上出发,在路上才知道能看到什么风景,遇到什么人,需要做什么,在路上才能得到真正的提升。

今时今日,花仙子从一个大龄猫友游到了老兵标兵团,年轻人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想一千次不如做一次,剽悍行动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