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同学的努力让人无法想象,但收获却远远低于常人(附提高学习能力的关键)

在书上看到过这样一种现象:

对于学霸来说,他在学习一个新的科目,接触一个新的领域,往往能够也取得很好的成绩。

但对于那些之前学习成绩就不是很好的人相比,后者即使付出相较于前者更多的时间,也不一定能够达到前者的高度。

1

那为什么付出更多的努力,而人与人之间的天资也可谓是相差不大,但是你取得的成绩却远远不如他人?

图片发自简书App

如果你感到有些困惑,那下面这个小故事,可能会给你启示。

X同学是个高复生,是我见过学习最努力的人,没有之一。

课间休息从未见他离开过座位,不是看书就是做题,再不就是在背单词。

中午放学后,我们赶忙吃完饭,在教室打个盹儿,小眯一会儿。X同学,打完饭直接回教室,边看书边吃饭。

下午放学后,上晚自习之前,有一个多小时时间,我们三两口吃完饭,拿着球去篮球场挥洒一些汗水。

而X同学呢,又打了饭回教室,边吃饭边背单词。

虽然X同学很努力,但是成绩似乎并不太好。

平时月考,X同学的成绩只能算是中下,甚至下中。每次考试完之后,谢同学就越发努力的学习。

听他们宿舍的人说,X同学半夜都不睡觉,又怕影响他们休息,每天晚上都躲在厕所打着手电筒看书看到两三点。

我的老天爷啊,下了晚自习都快十点,回宿舍洗漱完十点半,再开一会儿“卧谈会”就十一点,睡到早上六点就要起床上早自习了。

X同学居然看书看到三点!

那就意味着他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

白天还不打瞌睡!

真是神人啊!

X同学不善交流,跟同学也很少聊天,有人问他他就说一句,不问他他绝对不会主动跟人说话。

但是有个问题,是绝对不能问他的,就是去年高考你考了多少分?

这个问题是X同学的痛脚。

他刚转过来的时候有人问过一次,X同学很不开心的说忘记了。问问题的同学很不识趣,接着问,考多少分都忘记了你还读个什么书?

一下就把X同学点爆了。平时看起来沉默寡言的X同学像被引燃的炸药桶一样从凳子上暴跳起来,情绪非常激动,几乎是用吼出来的声音大喝,关你屁事!

旁边人拉的拉劝的劝,算是把X同学按下来,从此之后班上再没人问谢同学关于高考成绩的事情了。

复读的几个同学中,有X同学的旧同学。

私下里告诉我们,X同学在他去年读高三的时候,就在复读了。高考成绩不怎么理想,刚刚过了专科线,离他的理想学校还差得远。所以又回来复读。据说之前还复读了一年。

难怪看起来比我们大很多。

X同学一如既往的努力着,虽然没什么成效,月考成绩也起伏不定,偶尔一次能考到中上,大部分时间还在中中,中下徘徊。

老师也很可怜这孩子,虽然成绩不怎么好,但是别人努力啊。经常找他谈话,让他注意学习方法,不要读死书。

谈过话之后X同学似乎有所改变,但是努力不变。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或几个错题本,考试中做错的题,写在错题本上,重新解答。

我们是每科一个错题本或者是好几科一个错题本,X同学是每科好几本。

借到他的错题本,震惊了。一道题,用两三种不同的方法解答,旁边还用红色中性笔标注问题点和重难点,每次月考,平时的测验,只要错的题,他错题本上都有。

我就很奇怪,为什么这么细致的学习方式,考试却考不好。

高考之后的同学聚会,X同学没来。

有人问了一句,X同学考得这么样?

大家顿时安静下来。X同学的努力大家都是看在眼里的,也都希望他能够考一个好的成绩,这样才不辜负他的付出。

但是,班主任沉默了。

过了许久,班主任才说话。

你们可能都不知道X同学的过去。

他比你们大很多。算上这次,应该是第八年高考了吧。

第一年高考,他的分数只比武大的分数线低一分。

他发誓要上武大,于是回来复读。

第二年高考,没有发挥好,比武大的分数线低了十几分。于是又回来复读。

第三年第四年到后来,一年比一年考得差。

今年高考,他连专科线都没过。

我们不能否认他的努力,他每天学习到两三点,这事我早就知道。我也找他谈过很多次。但是他从来都听不进去。

我也叫他注意学习方法,不要读死书,他也听不进去。

数学老师也说他,只要做过的题,他全都会做。

他把他做过的题,全部都背了下来,月考的,小考的,三十八套的,全部都背了下来。

但是同样一道题,换个条件,甚至换个数字,他就不会了。

努力到极致,可是努力并不能解决他的问题。

后来,我听说X同学的父亲在前些年过世,在守灵的时候,他还拿着书本在学习,母亲让他别学了,但他不听。

最后见到X同学的时候,他在踩人力车,后来听说人力车被取缔了,我就再也没见过X同学。

2

X同学在第一年获得过不错的成绩,但是在越往后的考试中,心态与方法也出现了问题。

之后他付出了越来越多的时间,却收获了越来越少的东西。

X同学的故事是个警示,但同样,我们也能从这学到很多。

比如对于一个知识点,背下题目和掌握技巧是两码事。

学霸的心智模式,优势在于,他们掌握了大量的信息,通俗讲,就是知识的储备。

知识储备越多,你看到新的知识,就能更快地理解新知识。

3

曾经有个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用随机摆放,和真实的棋局去测试业余选手,一级棋手和象棋大师的记忆。

随机摆放,

三个测试者的记忆准确度几乎完全一致。

真实棋局,

象棋大师的正确率为60%多

一级棋手为30%多

而业余新手只有10%

研究者认为,之所以有这样的差别,是因为,高水平的棋手,可以利用丰富的经验,发现和建立棋子间的联系。

而随机摆放,经验就很难发挥作用。

4

学习的本质就是在思考,而这对于有经验的学霸来说,就显得比较轻松,可能他们的几秒钟,就对应大多数人的几分钟。

不是因为你笨,不是因为你动作慢,而是你的知识储备,太少了。

多多学点东西吧,多花时间背点书吧,到某一刻,你会发现,你发生了质变,你的能力,大大胜过从前。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