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渊第十二:对待他人(3)

译文参考自《隐藏的论语》。

解读是个人暂时的浅见。

这一节是讲仁的一个应用是对待他人,下一节是讲做好自己,这样综合起来就完整了。

12.10

【原文】

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徒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祗(zhī)以异。’”

【译文】

子张问怎样提升道德修养、怎样辨别迷惑。孔子说:“力主忠信,使自己的言行合于义,这就是崇德。爱他时恨不得叫他永生,恨他时又恨不得叫他即死,既要他生、又要他死,这就是迷惑。如同《诗经》中说的:‘若不是嫌贫爱富,那便是喜新厌旧。’”

【解读】

说到仁的应用,很主要的一个就是如何对待他人。这里孔子说崇德的表现也就是忠信,还有辨惑也就是要能够正常的对待他人。

12.11

【原文】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译文】

齐景公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说:“君主的要有君主的样子,臣子的要有臣子的样子,父亲的要有父亲的样子,儿子的要有儿子的样子。”齐景公说:“讲得好呀!如果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即使粮食再多,我能吃得着吗?”

【解读】

那这里就是说,为人相处的过程中,不同的关系是有不同的礼数的,所以要用合适的行为态度对待相应的人。

12.12

【原文】

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

【译文】

孔子说:“只凭单方面的供词就可以断案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承诺过的事,一定会做到。

【解读】子由的这个特点就是守信。

12.13

【原文】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译文】

孔子说:“审理案件,我和别人是一样的。要说有所不同,就是我希望使社会和平稳定,没有案件发生吧。”

【解读】

孔子的这个特点就是爱人,对他人具有仁爱之心。

12.14

【原文】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译文】

子张问怎样治理政务。孔子说:“对所担当职位不生懈怠,办事认真尽责。”

【解读】

这个就是对事尽心尽力。

12.15

【原文】

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译文】广泛学习文章,并用礼数约束自己,这样就可以少犯错误了。

【解读】对他人要有礼数。

12.16

【原文】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译文】

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美德,不成全别人的恶习。小人则刚好相反。”

【解读】

这里还是在讲对待他人,要有成人之美之心。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