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生克的救赎》观后感

       假如有一天,你被判了无期徒刑扔进监狱,那你会怎样在监狱里度过你的余生?影片中的主人公安迪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物,一个有着极高的文化层次和个人修养的银行家,意外的被指控谋杀,走进肖申克监狱,开始了监狱长诺顿所谓的“心灵救赎”的漫漫之旅。

       在很多老犯人眼中,看起来弱不禁风、书生气十足的安迪,肯定会在入狱的第一天失声痛哭,像其他囚犯一样沉沦,但是安迪没有,他用沉默和坚韧,智慧和信念经受住了所有的一切。

       在弥漫残忍、变态、暴戾、扭曲的监狱中,安迪可谓其中一道独特的风景。放风时,犹如在静谧的公园中一样闲庭信步;维修房顶时,冒着被狱警推下去的危险,为狱友争取啤酒;为了让狱友听上一段《费加罗的婚礼》,被关一周禁闭也在所不惜;为了让监狱不再枯燥,不停写信给州议会,最终争取到一笔经费,在监狱中建了一座图书馆;为了心中的希望和自由,长期隐忍,用一把小锤子,日复一日凿出一条通往新生的暗道。

       肖申克监狱,很多像老布一样的人,刚开始排斥它,慢慢习惯它,最后离不开它。老布的一生,深刻反映了“体制化”下人的一生,他在得到假释后,他离开了被关了差不多一辈子的监狱,按理说他得到了自由,应该高兴,但是作为在监狱生活了一辈子的人,完全不能融入到经过长达几十年变化的外面世界,离开了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他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在失去了尊重和友谊的他,最终选择了孤独的自杀。

       看看现实中的我们,这种感觉是不是也似曾相识呢?当离开“逼你学”的高中,进入“自由学习”的大学,我们是不是一下子不知道怎么学习了?当我们离开制度严格、流程规范的八小时工作时,我们是不是有一种无力安排自己的生活了?这不禁让我们思考,到底什么是自由?是否因为害怕自由,我们才甘愿把自己变得忙碌呢?最终却不知道为何而忙碌?

       怎么保持棱角,怎么能够不被种种条条框框限制心灵和思想的自由,怎么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我想应该学习安迪的这种精神,我佩服他,无论何时何地,心怀希望,凭借着内心的那份坚忍,意志坚定,不畏艰险,一步步靠近目标,最终靠着一把小锤子,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凿刻后,终于冲出了桎梏,重获了自由。

        “一个人如何看待自己,这就决定了他的命运,或者说,指明了他的归宿”。就像安迪最后在信中对Red所说的:“心怀希望是一件好事,也许是最好的事,世界上真正美好的事情,是不会凋零的。”不管你的“监狱”是自己痛恨的工作,还是一段勉强支撑的恋情,你的“狱长”不论是家人还是领导上司,它告诉你,只要内心充满着希望,一切就还有可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